知行合一,传承你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3
/ 2

知行合一,传承你我

黄悦

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215128

摘要:带着接近与生俱来的情怀,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做蜡烛,我也深知教师艰辛与付出,不求回报。这不是矫情,出生后的每一天都与老师生活着,我从来就懂得教师是怎样的轨迹。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可能真的受到了召唤,我爱上了这样的一份事业,我把它当成了生命中重要的一种责任。

关键词:教师 坚守 教育 知行合一


和所有孩子一样,我从小到大的梦想有很多,幻想有一天能成为医生、警察、教师等等所有接触过的职业,但是最想做的还是“教师”,准确的说,应该是成为像“某某”老师那样的人。对某种事物的爱,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的影响让你变得崇拜他们,从而想成为那样的人。就像有的学前班孩子一样,会想成为奥特曼,就是崇拜奥特曼的那种不怕困难,打倒怪兽,保护地球的精神。那教师的精神是什么?当时小小的我,总喜欢仰头看讲台前的老师,心想“老师,为什么你什么都知道?”原来,儿时眼中的老师拥有着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魔力啊!

“教师”,这个字眼,陪伴了我出生至今的三十五年,并且我也知道,它也将继续陪伴我今后的全部生活。

教师——平凡的坚守

我的幼儿园只有一个老师,上着一所那个年代承包了整个村子所有孩童的幼儿园。每回翻出那张拍摄于1990年的幼儿园照片,就能让我一次次想起我的启蒙老师王老师,望着她的模样,依旧会觉得非常亲切。此后在不断的学习生活中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老师”角色,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于我所喜爱的老师特点,我是那么渴望的保留到我现在的工作中去,尽管我知道,这需要经历很大的磨练才能获得成功。

读过行知先生的书,也听过行知老先生曾孙陶侃老师的报告,一言一行都应该充斥着老先生的影子吧,而我的思绪,也是会漂浮到懵懂的童年,回忆起我的祖父祖母—两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对我的影响已是深入骨髓。这两位老师也是在我母亲与我年级时段的村中,家喻户晓。多年后,我才知道村上所有被教过的“孩子”都是惧怕他们的,原因是太“凶”了,这点我是切身体会的,从小在他们两个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也没有享受过特殊的待遇,多少次课上没回答出问题,痛哭、罚站;出黑板报字太丑,也会被训斥一番......但是我为什么最后还是依旧那么执着的喜欢着教师这份职业?

小时候的农村,祖父带回来一瓶“雪碧”,那会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喝,祖母就兑着水喝,不是她不识字,是不舍得;祖母是18岁从宜兴孤身来到苏州做了很多年的代课老师,在近五十岁的年纪要求教学需要理论的支撑,考教育学、心理学,那会一边带我一边学习,一边上班,怕我无聊,就带着我一起背,有时候我比她背的快,她也会夸我,只可惜,我是属于背的快,忘得也快的孩子,所以长大后也属于资质平平;祖父的经历也是有些曲折,村子里能考大学的极少,他就是其中一员,他的哥哥调皮,基本没上学就一直经营一家小卖部,六十几年了,小店依旧,而祖父就是现在所说的学霸型,努力考上了扬州大学化学系,可就是进校没多久的体检中发现红绿色盲,那会也没有转系的说法,直接就在江边和同学挥别了,此后他自己凭借努力,还是在不同的学校代理过老师,做过副校长,年老之后他会很淡然的描述他的故事,而我总会猜想,如果他当时不被退学,生活会不会另有一番风景。

现在社会的教育,“凶”的老师确实不讨喜,但是在那个年代,老师大部分应该就是非常严肃、严厉和严格的,应该容不得任何别人的纠正,说一不能二,戒尺时时上,但万物变迁,教育不断在修正改变,老师慢慢开始接纳孩子的观念,开始改变,这也是教育的发展。我了解两位老先生的教育,他们严在外,内心依旧充满着爱。我身边的一个舅舅,其实就是祖父的学生,小时候穷的家里揭不开锅,为了上学,妈妈带着一只母鸡上门希望继续学业,此后这个小孩成了我的舅舅,逢年过节,都会齐聚,成了一家人。记不得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那会的冬天会积很厚的雪,让小小的我寸步难行,我清晰的记得那个雪天,和我一样的小朋友在雪地中行走,那会强健的祖母就一个个来回背他们去学校,留我一人艰难的行走。那会没有照片,没有视频,只有回忆。

小时候,生活在满是“教师”的圈子里,连儿时游戏情景最多的场所都是小学的操场,从小的所见所闻,耳濡目染,成全了我的梦想。能够成为一名教师,已经退休的祖父很高兴,仿佛已经完成他的所愿,自然我也很高兴,因为这也是我的意愿。工作多年,他从来不给我过多的要求,但经常说要努力工作,“认真”两字是他与祖母的言传身教:不浮不漂的去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事实上我也从来都是以这样的标准来完成这份使命的。

教育——骄傲的情怀

带着接近与生俱来的情怀,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做蜡烛,也深知教师艰辛与付出,不求回报。这不是矫情,出生后的每一天都与老师生活着,我从来就懂得那样的轨迹。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可能真的受到了召唤,我爱上了这样的一份事业,我把它当成了生命中重要的一种责任,我所接触的所有的孩子,已经是高中生,已经是一本写满字的书,但我依旧想为他们的人生道路再添加一些内容,让他们的生命更加饱满。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精神,我曾无数次看到出现在无数的老师言行中,我坚信每一位老师内心都会有一个非常柔软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被某个孩子触碰到了,你会觉得疼痛,会觉得幸福,这些触动都可以称之为爱。

在我的不长不短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希望能够运用我所接收过的爱的教育给我的孩子,我也发誓绝对不去做那些个令我生厌的事,我想我是正在行使这样的使命,偶尔的犯错会让我难受自责很多天。工作至今,我都会以非常快乐去迎接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是啊,一花一草是风景,一人一室也是风景,哪怕自习课我看着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庞,都会激起我无限的欢快。迎接了一批批的孩子,我也是一年年在教育的道路上成长,这里也不得不说,教师要得到提升与发展,如果只重视教书,不重视教育,对育人工作缺失的话,也会成为一种遗憾。所以也就应了行知先生的另外一句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育人。”在我还没做班主任之前,我可能更侧重于我的学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去享受育人的快乐;但是在成为班主任之后,我发现了另外一种乐趣,我发现班主任比科任老师更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不仅要了解这个孩子对某门功课的兴趣,还要观察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性格,有时还要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来源于什么?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还是家庭背景?到了高三,还要面对学生偶尔的情绪失控、茫然无措。我始终相信孩子与教师之间,相互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你又该如何让孩子信任你这样一个陌生又有年龄差的人呢?答案无非就是让你“弯下腰、蹲下来,微微笑”,这样的行为下你便成功了一大半。

教育的生涯漫漫又长长,一名教师经历越久,心就越静闲,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会让你拥有童心,会让你学会共情,会让你情感升华。这世间的众多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而教育的特性就是用爱“知行合一”,我们深知孩子从两岁半进入托班,到十八岁成年之间经历教育的重要性,尽管他们也逐渐懂得很多道理,但在心灵鸡汤蔓延的年代,行动力的执行更显得值得与可贵。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言语与行动力相比,行动力更富感染力,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就读一年级的儿子,回家就喜欢模仿老师,老师生气时候无意说起:“吃起人参才能有劲批改你们的作业”,他会回家把家里的小颗人参果偷偷带去学校给老师。高中老师的言行,更是要注重方式,十七八岁的孩子,懂得的道理或许不比你老师少,只是他们少了一些自制力,少了一些处事的经验,所以我们需要“共情”,我会让自己穿越回十八岁的年龄,回想起手心的小抄,自习课上偷看的恐怖小说......再如早恋,青春期最美好的一个词,我们同样不能用言语暴力去伤害到孩子,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呵护与珍藏,而不是张扬与痴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那样叛逆的时期,做过一些老师眼中不守规则的事情,可这不就是青春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世界,世界才会清晰,你的心态才会平和。

教育是一门学问,我们会不断的遇到新的问题,迎接新的挑战,但亘古不变的是教育中贯穿着的爱,贯穿着的教师的行动力,当然还有教师的智慧。 如行知老先生说,真正的教育是“捧着一颗心来”,将来也不会“带走一根草”,真正的教育者,从来都不会把将教育的过程当成追求富贵与权力的阶梯,教育者,应是稻田中脚踏实地的播种者,更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