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与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小儿外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与效果探讨

翟晶国 马文莉 高小红

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 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的效用价值。方法:在院内小儿外科选取384例患儿进行研究,并分为人数均等的两个组别,每组19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干预管理机制,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后明显可见,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对风险因素的规避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大程度的保障患儿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小儿外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构建;效果探讨

引言 

对于患儿就诊而言,我们发现患儿会在就诊过程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事件。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去避免和改善这一些不良事件,不仅会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甚至会加剧医患关系。有大量的数据表明,患儿在患病后,病情变化仅在瞬息之间,由于患儿缺乏一定的表达能力,患儿家属都很重视患儿的病情,对医生和护理人员有着很高的期望,若此时医生和护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去做出相应的反应,那么就极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和纠纷的情况,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儿的治疗和以及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水平。为了进一步去研究小儿外科护理安全机制的构建对小儿外科护理安全效果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从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384名患儿,该研究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院内小儿外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患儿中选取38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可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者各192例患儿。对照组男92女100,平均年龄(6.74±2.33)岁,观察组男102女90,平均年龄(6.09±1.87)岁。两组基本资料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护理工作时所采取的方式为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展开操作,遵守科室内的制度,同时对患儿的各项生命指征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突发问题并展开救治。在此需注意的是,因每位患儿的病情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所要采取的护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此还需要结合以往经验及患儿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还应当做好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护理工作,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对于观察组患儿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干预机制,以此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护理人员作为该工作开展的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其专业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都与护理质量有着密切关联,在此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风险事件发生,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可对以往的已发生的不良事件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再制定预防措施,不仅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有效规避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同时还可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将各种事件重现,使得护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应急能力,以便于在后期出现此类问题时可从容应当。②应用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因护理工作本就有着繁杂性特点,在此为了保证各环节工作可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有序开展,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及精确性,护理人员可通过PDA等移动智能设备随时查看患儿的各项基础信息,包括病情、治疗方式、检验指标、护理注意事项等,并可在患儿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得知并展开相应的处理。同时该设备中可提前对患儿的风险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以便于护理人员对于高风险患儿进行重点护理[2]。③明确责任范围,护理工作本就需要多人协同配合下完成,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还应当明确各人员的责任范围,并落实到个人,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自身操作行为,降低因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风险问题发生。⑤加强护患沟通,因患儿的年龄较小,自我防护意识相对较弱,在此还应当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能够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切实提升其配合性。
1.3 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整合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判标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之和。问卷发放数量为192份,收回192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患儿的基本资料与满意度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前者数据检验时使用标准差(x±s)完成,后者数据检验时使用%(百分比)完成,t、X2用于检验,在数据对比后P<0.05,则表明数据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如表格1所示。
表格1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n/%),(x±s)

组别

n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

192

42(43.75)

36(37.5)

14(14.58)

4(4.17)

78(81.2)

观察组

192

64(66.67)

27(28.12)

5(5.21)

0(0.00)

91(94.7)

X2


6.542

5.021

3.544

2.635

7.881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由于小儿的外科护理安全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去避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这样才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有大量的资料表明,外科护理安全效果与小儿的外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之间存在联系。为了进一步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出现,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这就要求我我们要构建其小儿外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相比其他科室而言,儿科护理的难度系数及风险程度都相对较高,对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全面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此就需要及时构建执行安全干预机制,以此来降低风险。本研究中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了对比,明显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1.25%、94.79%,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机制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并为患儿提供优质且全面的护理,促进其尽快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玲,杨巧玲,陈代祯,陈美演,王茂林. 护理风险意识在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2):172-174.
[2]辛星,陈小梅. 肢体语言沟通与个体化护理联合用于小儿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301-5302.
[3]姬冬玲.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3):121-122.
[4]孙慧.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