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3

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周文明 李晓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摘要: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经济管理工作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问题频繁出现。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事业单位要从自身发展角度入手,针对经济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逐一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事业单位在构建经济管理模式时,还应积极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同时根据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环境,加强财务风险防控,推进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构建。

关键词:经济管理;管理模式;事业单位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经费来源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的约束下建立了内部经济管理制度,适应了当前的社会发展。在事业单位发展中,要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引入新的经济管理工具,提升内部管理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将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源,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才招聘培养计划,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重要作用

经济管理主要是对经济领域内的一些管理类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分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对经济管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其不断发展进步。而今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国家相关建设的落脚点,因而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经济管理能够使相关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事业单位不同于一些营利机构,其经济管理行为的作用有所不同。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主要是为了能够服务于公共事务,因此在使用资金过程中,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够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将其运用到实际建设中去,防止贪污腐败现象发生。同时,通过约束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能够使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更加突出,并可以要求事业单位将相关的制度、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另外,事业单位做好经济管理行为,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财政压力,促进事业单位取得快速发展[1]

2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2.1经济管理思想更新

事业单位要秉承持续发展的观念,把利润当作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以获取利益为基础,全面增强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为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做铺垫,保证经济管理工作具备制度化和科学化。与此同时,采取合理的内部管理模式,强调无形资产管理,对无形资产进行全方位保护,使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以提升。事业单位形成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加人力资源成本,定期安排职工参与培训工作,构建完整的薪酬机制。通过人性化管理思路,充分激发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职工工作潜能,更好地为事业单位服务。

2.2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第一,单位管理层应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理念,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投资管理理念创新经济管理方案,重视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评估。管理者应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积极构建经济风险预警机制。第二,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还应构建内部监督机制,加强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审核、财务监督,用宏观调控的方式管理各个经济事务的资金管理流程,合理把控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例、规章制度处理经济管理中的不当行为。第三,事业单位应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中的经济风险、经济决策需求,制定可执行、可落实的经济管理制度,将经济管理期间的岗位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各部门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2]

2.3明确经济管理目标

第一,要在前期明确经济管理工作的目标,通过了解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将整体目标分解成诸多小目标,有效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目标的可行性。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当前阶段的目标,并且结合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流程,逐步细化落实目标。第二,在制定经济管理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是否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以及当下的环境以及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经济管理的工作目标落实要求。第三,在制定经济管理工作目标过程中,应对经济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将工作目标的落实情况纳入到考核工作之中,从而提高所有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推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持续开展[3]

2.4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第一,应该对预算管理高度重视,对预算管理进行宣传和推广。第二,规范预算编制,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足够高,切合实际地把预算工作落实,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管理者要综合多个单位的运作情况,把各个单位和预算编制融合在一起,赋予预算编制工作全面性与规范性,同时在编制期间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发展方针和财务运作情况,设置完整的预算编制方案,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第三,在得到预算方案批复之后,工作者要结合批复内容认真执行,每一个工作岗位人员都要凸显工作职责,强化财务预决算的审核与研究,及时找到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防止预决算工作出现偏差。

2.5优化资金配置结构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提升资金成本管控力度,转变原有筹资、融资模式,事业单位应基于长效发展战略,对筹资管理实践工作形式与目标进行调整,一方面,单位应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在重要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基础项目的建设方面,构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强与各科研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的联系,深化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经济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在系统分析筹资来源、资金结构、项目成本等经济建设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基于数据信息分析结果,对经济建设规划的可行性与影响性进行分析,优化经济管理决策,对筹资进行高效利用[4]

2.6科学分配单位资源

事业单位资源分配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到一视同仁,除一些特殊的职能部门或者特定的事项经营需要额外发放一些资金之外,其他的事业单位,包含办公场所、办公车辆等在内的所有办公设施配置,都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配,不可出现厚此薄彼的状况。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办公设施增加以及更新要求的审核,防止出现各单位、部门之间相互攀比、盲目采购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除此之外,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深入改革的环境下,事业单位需要充分了解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并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专款专用,将有限资金应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5]

2.7加强财务风险防控

第一,事业单位应正确看待市场风险,主动分析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组织经济活动时存在的风险因子,为员工、领导树立风险意识。随后加强风险防范力度,建设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应对体系,使得事业单位具备处理财务风险的基本能力,可以在风险来临后解决风险问题,减少风险损失。第二,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还需正确认知风险,了解风险来源,科学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多层次的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财务风险处理的有效性。第三,事业单位还应在防控财务风险时,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定完整、可靠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借此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预防财务风险,减少资产损失。

2.8优化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方案

根据长远的角度发展而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要为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打下坚实基础,领导人员要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水平。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和部署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事业单位当前内部组织结构特点,例如如果新员工数量较多,就要将管理重心向教育培训倾斜,让这部分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积累工作经验,为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对于工作态度不积极的员工而言,可以指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其进行严格要求,全面提升这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在设计和实施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方案时,还要以国家宏观政策和单位实际发展特点为主,避免计划和实际想脱离,以更好发挥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作用和价值。需要重视投建经济考核制度与配套激励机制。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在经济管理及权限分配过程中,需要做到科学合理,既要思考任务分配的公平性,也要保证员工之间相互配合,促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完成。在设定绩效考核目标时,需要从单位实际角度入手,保证考核目标的合理性,让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科学分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其次,要完善配套激励机制。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获取理想的工作效果。在为单位员工提供激励时,可以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工作表现良好,积极向上的员工,可以及时适当进行奖励,或为员工提供晋升空间,实现名利双收[6]

2.9构建高素质管理队伍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过程中,人才引进存在一定限度,如果只依靠人才引进来提升事业单位人才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发展中,还需要充分意识到人才培训的重要性,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信息时代,经济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模式、工作机制与技术应用等都发生了转变,借助于大数据、云平台、移动办公、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推进政府部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建设,成为当前深度整合经济发展资源、高效处理财务数据、全面提升单位经管整体质效的重要路径。为此,在信息化经管信息平台的建设进程中,应注重平台信息分析、整合与服务功能的调整与完善,强化硬件设施的维修、升级与检测管理,为经管体系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奠定客观基础。

3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3.1人本化管理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在众多的经济管理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对管理过程以及管理效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人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将人本化理念融入具体实际的经济管理中,能有效创造出更多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此外,经济管理注重人本化的同时也应该将重心放到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水平上,才能促使经济管理更好进行。

3.2网络化管理

随着经济管理则趋向于网络化管理,并不仅约束于本圈内的沟通,而是拓展到单位不同层次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有效应对日常经济生产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管理问题和困难。因此,单位经济绩效管理则更需要充分依靠当前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等,实现单位网络化经济管理,通过各种网络化经济沟通,促使单位内部员工之间能够及时获取各种经济管理信息,有利于经济信息及时传递和资源共享。而且,网络化经济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过去单纯的对单位人和物等资源管理进行综合管理,转而向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管理,促进单位内部的有效正常运作和实现经济绩效管理。

3.3民主化管理

现代化经济管理过程民主化管理逐渐明显,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非常尊重员工的主体意愿,使员工更好地完成自身的岗位职责,并自动自发地投身到单位建设中,不求回报,为单位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单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耐心听取各阶层员工提出的意见,以争取尽早发现单位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单位经济管理顺利进行,也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化,同时有效提高单位的经济发展效益。

结束语

经济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质量,有利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保障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效果。为更好地应对经济体系改革带来的发展与建设风险,事业单位应在找准自身新时期发展定位的基础上,针对工作机制转型面临的问题,采用高效、科学的对策,引导改革工作的有序进行,立足整体发展目标,整合单位内部建设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地构建现代化经济产业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利红.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纳税,2018(6):27-35.

[2]吴晓玲.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17):238-238.

[3]王一心.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13):101-102.

[4]刘春阳.浅析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20(01):55-58.

[5]常宝强,高航燕.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9(06):11-12.

[5]刘丽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2):39-40.

[6]吴海燕.试析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8):249.

作者简介:周文明,1981.12,男,广东五华,汉,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