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铸就后疫情时代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家校共育—— 铸就后疫情时代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张伟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中小学 44314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把它转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习惯培养得好,终身受益,反之终身受累。因此,对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乃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改变。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突然走上教育舞台,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既是教育机遇,同时也是对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一次巨大考验。为期半年的居家在线学习对于长期习惯于在校学习的初中生来说,离开了老师的监督和严格要求,已经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慢慢被“老师看不见,家长看不懂”的思想,被手机,电脑网络的诱惑,被青春期的叛逆慢慢侵蚀,导致一些学生逐渐对自己的学习降低了要求。同时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上课容易分神,时而随心所欲,作业敷衍的情况较多;电子产品使用过度,作息时间不规律,上课期间打不起精神,严重影响课堂效率;长时间在家学习,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多,加之青春期的小叛逆,认为父母比较啰嗦,和父母沟通不愉快,学习情绪化较重,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滋生的温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学校、家庭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主体,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合作共育的格局,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和学校最佳的状态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随着疫情形势的积极向好,我们的教育也随之进入后疫情时代,特别是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才是铸就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

一、在线交流,家校共情。

受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孩子周末才能回家。一周没有见面,家长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孩子生活。如果孩子不主动谈及自己的学习,家长可能对孩子在校的情况一无所知。如果老师不和家长取得联系,对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也仅仅是停留在孩子的一面之词上。在这个信息时代,在线交流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电话网络都可以让沟通变得更加及时顺畅。通过适当的线上交流,老师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也能及时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老师。对于孩子的进步,双方给予双重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更有干劲儿。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进行双重教育,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在家校双方相对透明的环境中慢慢养成。

二、资源共享,家校共识。

对于父母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他们的心间肉。在偏远农村,受文化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制约,家长对孩子学习方法指导和与孩子沟通的技巧都有所欠缺,对孩子爱的表达过于浓烈粗犷,而这些爱常常会演变成无休止的重复啰嗦。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啰嗦的爱恰恰可能成为他们叛逆的导火索,不稳定的情绪也会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埋下隐患。虽然在线交流可以达到家校互通和相互了解学情的目的,但这种单一的形式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老师过多的说教会让家长不敢和老师沟通,也会让孩子感到厌倦。如果给家长分享一些别人的成功经验和技巧,一定会让家长更信服;如果给孩子分享一些同龄人的成长历程,必定能让孩子更认同,何乐而不为呢?老师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筛选一些关于青春期孩子教育沟通的文章分享给家长,建议他们有空的时候耐心看一看,一定会有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部分孩子在居家学习期间缺乏监管,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到校后学习成绩严重下降。这种情况孩子在过程中可能没有在意,但是这个结果孩子一定会很失望。老师也可以找一些励志的文章分享给孩子,让他们在假期的时候看一看,既能调节学习的疲劳,又能起到激励作用。

三、家长入校,家校共进。

在农村,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文化,习惯把孩子的教育寄托在老师身上,多数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部分缺失的现象,家庭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没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家长的人才观、教育观、亲子观等进行必要的引导,可以有效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家长入校的方式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家长培训,亲子活动等,能让家长在培训交流活动中提高家教理论水平,并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要求,从而能更主动地与学校配合, 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与此同时,对学生的教育更加关心和重视,在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下, 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贡献家庭的力量。

四、教师入户,家校共育。

对于家长来说,家访是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另一种方式。借助家访,老师可以与家长一对一地交流并分析具体问题,也能够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的分歧。对于学生来说,家访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增加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理解,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自觉努力。在家访过程中,老师一边舒缓婉转地指出孩子学习明显下降的原因,摆事实,不评价。就事论事,有针对性,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让家长和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一边热情、有力度的肯定孩子到学校后在学习上的一些可喜变化,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学生沿着优点、特长继续努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动力,让家长放宽心,学生也能有信心。家访让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坐在一起,进行近距离的交流,相互了解,让家长和学生都能对学习充满信心。

学校和家庭既是学习共同体、也是教育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同一个孩子,同一个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后疫情时代,家校共育使学校和家庭之间能有效沟通并达成共识,能彼此信任并乐于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必然能铸就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