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收获多——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趣味识字收获多——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

杨云

贵州省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第四小学 贵州省 六盘水市 553400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其对于学生育人基础的夯实,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而低年级学生显著的身心特性,加之其在理解、认知领域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以致其识字教学的开展,若离开了兴趣的驱使与引领,则势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这使得以趣味识字为铺垫,将最为贴近低年级学生“最近发现区”的游戏、展演等认知项目,以及所对应的生活素材、形象资源等融入其识字教学领域,让其站在多元视觉、借助多种方式开展识字、认字、学字,便显得更具必要性。因此,教师应以有效利用趣味识字教学策略为依托,来构建全新、多元、丰富的育人生态。使学生在唱儿歌、猜谜语、做游戏中解析不同汉字的字形、字义、结构、用法等,使识字被迁移至其生活领域,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切实提高其识字量,丰富其认知体验。为学生运用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认识而奠定基础,以切实确保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趣味识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全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低年级学生应认识1600—1800个汉字,并会写800—1000个汉字。而对于识字教学,则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些纲领性规定与要求,已对新时代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规划。而趣味识字的实施,则可使每一项教学项目、活动、任务等的落实,更为贴近低年级学生认知诉求与身心特性,且更利于预设识字目标的达成与落实。基于此,教师应以适度开发、借助、利用各类趣味化、形象性、丰富性识字素材为铺垫,以通过更具感染力、趣味性的识字生态构建,为学生提供更多在丰富体验中快乐识字的机会与空间,来提升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实效。使低年级学生在趣味识字的刺激下,用最易被自己所接受的方式,掌握基本的识字技巧,来提升自身认知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借助多元活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来提升趣味识字实效

低年级的很多学生,由于其刚开始接触汉字,且对于基本的汉字读音、写法、构架等理解不够深入,以致其识字教学的开展,必然离不开辅助性游戏、展演、互动等认知项目的驱动。而趣味识字的落实,则势必更易激发其识字兴趣,且对于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通过对猜谜语、编儿歌、顺口溜等认知项目的利用,据此组织学生借助多种方式来识字、写字,以切实激发其识字兴趣。使孩子们在积极参与与深度体验中,慢慢爱上识字学字,以更好促进其认知能力发展。一是利用编儿歌的形式,将一些比较难辨认的汉字,编写成儿歌,组织其在诵读中理解其用法与特性。例如,在开展“瓣”教学中,可顺势引入儿歌:西瓜发芽结花瓣,我用眼睛来分辨,头发丝长扎小辫。引领其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对“瓣、辨、辫”三个易混淆的汉字的辨认与学习,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二是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谜语,组织学生在猜测、推断中了解其结构、用法、特性,以加深其对汉字内涵的理解。例如,在开展古诗《所见》教学中,可引入字谜:一户一斤米(所); 骑牛写文章(牧);人才进了门(闭);把矛放树上(柔)。组织学生在猜谜中分析这些汉字的字形,来加深其对这些基本汉字写法的理解。三是借助顺溜溜的手段,由教师创编,或学生自编顺口溜,来加强其对一些重点汉字写法的内化,例如,在“告”教学中,可编写顺口溜:一口咬掉牛尾巴;在“照”教学中,引入顺口溜:一个小日本,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在“想”教学中,引入顺口溜:相片放在心口上,天天看了会想,而在“金”教学中,可引入顺口溜:一个人姓王,腰里别了一把刀。利用这些顺口溜,帮助学生切实突破识字难点,来提升趣味识字实效。

二、利用生活素材开掘学生认知潜能,来凸显趣味识字作用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而实现生活素材、资源的适度开掘,并将其以最鲜活、最形象、最生动的方式迁移至低年级识字领域,则势必更利于学生认知潜能的深度开掘。因此,教师应以有效利用各类生活素材为铺垫,将识字教学迁移至生活领域。使学生在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中,慢慢养成随处积累、随时学字的良好习惯,来助推其识字能力的提升。同时,生活化识字情境的创设,更进一步拉近汉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更利于其对于所学汉字的深入应用,以达到强化其语文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可在完成《荷叶圆圆》教学后,针对其中的重点汉字“蹲”,引入生活中各类有关“蹲”的造型,组织学生在模仿与体验中,开展对于“蹲”结构相近的“跑、跳、踢、路、跺、跨、跪”等汉字的学习。还可倡导学生在逛超市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熟识各类物品、食品、水果和蔬菜名称的写法,来加深其记忆。以通过对各类生活素材作用的发挥,来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意识,为其认知潜能开掘、综合素养塑造而提供助力。

三、依托随文识字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来助推趣味识字实施

随文识字是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领域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教学策略,其不仅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而且可使学生在更为系统化、规范性的认知实践中,获得对各类汉字特性、写法、意思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以有效落实随文识字指导为基础,根据教学中涉及的不同汉字的写法、特性、用法等,将其与所读文本有机关联起来,来提升识字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呱”教学中,可结合课文的描述,组织学生在模仿青蛙的叫声中理解其内涵。还可为孩子们推荐诸如《神龙冒险记》《神笔马良》《白雪公主》《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绘本读物,让其在绘本阅读中识字、认字,来落实趣味识字指导。或结合课文中的不同汉字,通过拆解法、组合法等方式,引导低年级学生识字。例如,可组织学生在“加一加”的过程中,来学习“木+白=柏,木+风=枫”等汉字,或用“减一减”的方式,来学习“期-月=其,骑-马=奇”等汉字,来加深学生对这些形声字或者形近字等的理解,并将其与课文衔接起来,让其在联想、想象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课文中学习汉字,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来提升趣味识字实效,助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四、结论

总之,趣味识字的开展,不论在教学定位还是育人导向上,都更为贴近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诉求,且更利于预设教学目标达成,识字教学效能的强化。而且,学生在诸多趣味性认知元素的刺激下,其识字兴趣、认知潜能、良好习惯、综合素养必然会切实提升,不仅可进一步夯实其认知基础,且更利于其今后阅读、写作、表达等能力与素养的塑造。因此,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诉求,教师在落实趣味识字指导时,应以充分构建多元化、深层次、开放式识字生态为铺垫,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预设教学目标,切实加强对趣味性识字素材、资源、活动的借助与利用,将其以更为多元、丰富、有效的方式迁移至学生视域。使其在趣味识字中,选用自己更喜欢、更热衷的方式识字、写字、学字,来克服传统识字教学的不足与缺憾,让学生在感受识字之快乐与幸福中,逐步获得认知蜕变,更好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以逐步获得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玲.让识字课堂充满趣味——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0(08):73-74.

[2]李海莲.简析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9(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