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依从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脑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依从性的影响

陈文君

西安大兴医院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2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消除脑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护理;自我管理;依从性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但约7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部分患者甚至难以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研究表明,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积极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个体在住院期间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适应性,从而实现最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为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干预。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0~71岁,平均(61.59±1.69)岁。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9~69岁,平均(62.22±1.74)岁。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排除非血管性病因,脑CT/MRI排除脑出血;②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本研究经医院理论科批准。排除标准:①其他重大疾病患者;②患者具有精神疾病;③经统计学概念分析,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立即展开沟通,通过一对一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治疗过程和病情进展,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以温和的态度回答患者的疑问,缓解因肢体功能障碍引起的抑郁。

  2. 制定康复计划:教患者学习自我管理项目,并将其分发给患者及其家人。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需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和依赖感。

  3. 心理护理:通过指导,护士让患者主动说出自己对疾病的真实想法,主要包括疾病对生命的威胁和疾病造成的痛苦,帮助患者正确看待问题,鼓励或解释治疗过程,分散患者的压力源。

(4)家庭支持:护理人员联系患者家属,指导他们更多地关心患者,消除情感疏离中的歧视,动员患者亲属陪伴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帮助患者,改善患者情绪。

1.3数据处理

  1. 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2. 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依从性:患者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不依从性:患者不愿意配合治疗。计算治疗依从率的公式为依从性/病例总数。

1.4统计分析

(x±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与对照表相比,观察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更高(P<0.05),具体见表l。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组别

病例数

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50

46.541±1.24

74.54±1.55

对照组

50

45.94±1.31

56.17±1.67

t


0.840

61.511

P


0.471

0.000

2.2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依从性评分更高(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染部位比较

组别

病例数

依从

不依从

治疗依从率

观察组

50

47

3

94%

对照组

50

38

12

76%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9

1

98%

对照组

41

9

82%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为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了积极心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积极心理干预能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建立治疗信心,掌握日常生活锻炼等基本技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也有利于纠正患者拒绝治疗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及时、正确地宣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明了积极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心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自觉参与功能锻炼,提高治疗依从性。抑郁属于一种包含多种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的复杂性情感障碍性疾病。它不仅干扰疾病的治疗,而且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脑梗死的复发率,降低患者日常活动的积极性,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自杀。对于这类患者,仅使用抗抑郁药,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不能使治疗效果达到预期。因此,有必要解开患者的“心结”。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一些学者发现护理不仅可以辅助治疗,而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需要积极采取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人类表达情感方式复杂,而个人认知、明确目的、理解是人类情感表达方式的核心,为提升患者认知能力,在心理干预内容中采用健康知识介绍,使患者准确看待疾病症状,保持平常心,以提升其心理素质及情智。在培养了良好的信任感后,鼓励患者主动说出自己对疾病的真实想法。在培养良好信任感后,运用引导的方式,鼓励患者 主动说出对于疾病的真实想法,护理人员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对症处理,保证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总之,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健康必读2021(18):108-109.

[2]王翠芹.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健康之友2021(10):240-241

[3]江萍,赵正清.心理护理结合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24):2.

[4]郑鑫,郭凤云,刘芳,等.行为及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健康管理,2020(3):51.

[5]韩海英.脑梗死患者行积极心理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特别健康2020(32):154.

[6]于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4):2.

[7]戴文伟. 延续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5):5-8.

[8]毕蒙蒙. 基于5A护理模式的自我管理方案对UIA患者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21.

[9]郭燕舞.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02):357-359.

[10]沈荣.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0,6(1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