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对林业总产值的影响效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9
/ 2


林下经济对林业总产值的影响效应研究

陆敏

南宁树木园 广西 南宁 5303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对于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日益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业不例外,当前,在新发展阶段,我国林业不断探索创新,改变经营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林地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综合效益,实现林业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这是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的经营模式,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林下经济概念的应用是未来林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业发展相对薄弱,特别是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的发展还不够乐观。因此,林下经济概念的应用对提高林业质量,促进林业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业总产值;影响效应

引言

我国虽然地广物博但是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异常显著,生态环境以胡焕庸线分隔十分明显。林业资源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将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通过价值核算转化为资金价值,是林业价值的真正体现。目前,林业工作主要是增强林业经营,提高林业的经营效益和整体质量,进一步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促进林业生态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林业管理,提高林地质量效益。

1林下经济对林业总产值的影响效应

我国林业发展既有重要的经济作用,也有重大的生态功能。发展林业产业有利于林区农户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也有利于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随着中国林产业的发展,林业产品种类和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林业也成为了林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林业增收的效果显著。在我国的脱贫攻坚战中,林业扶贫、脱贫的作用得到了肯定。发展林下经济让人们认识到林业资源的重大价值,从而自觉自主地保护林业资源。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伴随着我国林业蓄积量、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林下经济发展具有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著名“两山理论”的重要途径。林下经济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林业产业发展中林业投资数额大、回报周期长、林业产品种类较少、产生经济效益的领域范围小、无法得到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无法调动林农生产积极性的问题。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多种优势,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被承包到户,农民主动充分利用林地,科学经营林地,实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目标,不断在林业生产领域涌现出新生事物。

2林下经济发展途径

2.1建立林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方式

加强对资源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林业生态健康、持续、有效发展的一种基础性条件。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林业资源发展规划。同时,还需要着重考虑到土地规划建设因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将其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建立一种高效的林业资源管理系统。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林业法规》中的相关条款中明确指出:若想保障林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便需要将林业资源养护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让其具备较为明显的时代性发展特征,为生态林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现阶段林业管理条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合理性问题进行有效调整,推动林业资源管理面向深度化方向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林业资源管理规则、管理方法以及改革方案的制定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我国整体发展规划角度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需要严格贯彻落实“实效”和“简约”原则,不断提升劳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对此,便可以充分发挥出奖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劳动队伍能够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奖励,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从其影响来看,这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工作人员对林业资源的整体化认识,不断扩大林业种植面积,提升林业资源总量。另外,还需要整个社会加强配合,共同助力林业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2.2引进现代化技术及人才

管理人才和技术是确保一项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林业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重视管理技术与人才的引进。首先,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将现代化管理技术与人才引进到林业管理中,对于落实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我国的GPS、GIS、遥感技术等有着诸多应用,将这些现代化技术引入到林业管理中,能大幅度提高林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再次,基于这些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引进熟悉现代化技术的人才,确保在人才与技术均配备的状态下进行林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这一管理策略的落实,提高我国的林业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文明保护与发展。

2.3有效应用林业资源多重效益评估

林业资产是人与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大部分原始林业是自然形成的,其成本无从考证,而且它是有生命力的,在不断生长繁殖中其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在交易时它的价值才能暂时相对固定。作为同一种林业资产的不同侧面,林业生物资产、林业景观资产和林业生态环境资产等与林业相关但不能产生预期经济效益的资产,都不能脱离林地和林业环境单独存在,它们的价值形成、消费和补偿过程密不可分。在林业资产交易市场上,由于不成熟、不规范,市场公允价值难以自我实现,而其整体特性又决定了各类资产确认及其计量的复杂性、差异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确认与计量方法,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林业核算方法上,既要注重林业实物量核算,又要注重其多重效益的货币量化,实现资产双重核算;在林业核算中,既要重视统计核算,又要重视会计核算,并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制度,使核算价值能准确反映林业的实际价值。林业会计既包括林业企业本身的会计,也包括非林业企业的会计。林业企业会计可以很好地反映林业实际价值,最终形成以林业生态产品和精神产品价格体系为核心的林业生态产品和精神产品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补偿基金,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经营。

2.4促进林业培育技术应用策略

在推广林业培育技术时,需要针对林业生产技术和实际生产条件的田间指导。“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应促进林业工作人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使林业工作人员易于及时使用林业培育技术并恢复生产力,从而使林业专家无需实地研究和实时种植即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林业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多的林业工作人员在实际林业生产中使用了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例如,在林业灌溉中,可以使用智能灌溉技术来定位和进行实时灌溉,这可以使林业生产更加精细。它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保留了资源,而且还确保了经济利益,也可以开发用于实际生产的适当的农产品种植软件,林业工作人员可以进入移动终端。随着时间的推移查看正在生长的农作物用于生产,灌溉和施肥,减轻了林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压力。

结语

总之,在发展林下经济以促进林业产业增长的同时,应想方设法提高林下经济的要素产出,通过提高林下经济的要素生产率水平来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如果不提高林下经济要素生产率水平,而单纯扩大林下经济生产规模,则会对林业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林业总产值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谦,任晓鸽,支玲,等.云南省天保工程区二期工程民生影响评价:以重点森工企业职工为例[J].林下经济,2018,40(7):32-38.

[2]林洪平,邹惠冰,黄安胜,等.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补助资金使用效率评价:以A省为例[J].林下经济问题,2017,37(6):57-61.


作者简介:陆敏(1986-),男,壮族,广西横县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产、培育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