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

王絮洁

成都碧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 832000

摘要:为了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效果,建筑设计师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品质至上原则和科学合理化原则,探索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应用策略,提升生态建筑设计效果。本文首先说明了生态建筑观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建筑选址;空间结构


一、生态建筑观的概念

生态建筑指的是在城乡建设和规划过程中,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城乡整体发展和空间布局等进行合理的指引,从而保证城乡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促进城乡整体环境优化,在城乡居民生活的舒适性、资源利用的高效性等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生态建筑理念下,建筑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绿色理念的体现等都应当被纳入考虑的范畴,并综合利用现有的方法实现生态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我国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生态建筑理念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还不成熟,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不利于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这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不重视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是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当代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念的重要性,不重视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没有主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企业应该认识到生态建筑在改善城市环境和降低建筑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应正确看待生态建筑,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二)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不到位

生态建筑理念的提出,有利于解决生活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对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并不准确,大量的建筑设计人员并未真正掌握生态建筑的核心技术,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浮于表面,难以深入。生态建筑这一概念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产生,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难以构建建筑内部循环系统。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挖掘生态建筑理念的核心价值,努力探索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有效性。

  1.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

(一)合理地进行生态建筑选址

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全面贯彻生态建筑观。

首先,设计师应当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将选址工作作为最关键的工作,在选址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建筑观念,尽可能将生态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次,在进行生态建筑物选址的过程中,生态建设领域的设计人员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实地考察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同时利用各种监测设备时刻观察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并且尽可能推测变化趋势,然后依据已有的数据,制订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生态建筑施工方案,在提高生态建筑施工合理性的同时,选用节能材料,从而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最后,生态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应当将施工现场周边的自然景观融入生态建筑设计方案中。这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凸显生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设观,从而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注意设计空间结构体系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师应当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观,并且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来合理规划设计生态建筑的空间结构体系,并且在设计中融入与建筑物周边环境相统一的因素,从而切实提高建筑物的生态性。在传统建筑物的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不断提高建筑物内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在生态建筑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提高生态建筑观理念在设计中的占比,高度重视外部因素。比如,在生态建筑空间结构体系的采光设计中,为了减少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电力损耗,设计师可以采用我国传统的坐南朝北的内部空间结构。这种传统的空间结构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不仅可以节约生活用电,还可以提高生态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生态性,从而确保生态建筑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设计师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外部结构都会影响内部空间的采光效果,部分墙体甚至会将阳光隔绝在外。因此,生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外部结构时,必须留有一定的改造空间,以便当其与内部空间构造发生冲突时,给自己提供修改的余地。

(三)遮阳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朝向设计时,还要开展遮阳设计工作。居住者对建筑物遮阳度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生态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理的窗户透光率。遮阳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内部生态循环的稳定性,通过设计科学的遮阳区域来减少室内能源的损耗。此外,遮阳设计所采用的窗户和节能墙体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由于建筑物的层数越高,其周围的紫外线污染程度和所承受的风力也越高,因此生态建筑设计既要保证良好的防风效果,也要保证噪声隔绝效果,确保为居民带来良好的居住体验。除了需要重视窗户的材质之外,生态建筑设计人员还应重视可见光投射系数、窗户的遮阳系数和窗户边框的反光度等因素,不断提高建筑物的遮阳效果。

(四)水循环设计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有限的,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则可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生态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树立节约用水的理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源头上解决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在进行水循环设计前,生态建筑设计人员应该详细调查建筑物的房屋结构、河流海洋情况以及气候条件,确保给排水循环系统设计的科学性。生态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循环设计时,可以应用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收集系统,并将系统收集的水进行分层过滤,再重新投入使用。这两种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雨水、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道路喷洒或消防用水等,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五)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构建资源节约性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还可从建筑材料方面入手,加大对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对施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高效保护。同时还要注意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减少施工材料对资源的损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建筑。

我国现阶段环保建材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建筑企业还应对环保材料安全性进行检测,积极引进安全性、实用性较高的建筑材料,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的良性发展。如生态建筑保温方面,设计人员可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该材料由三个保温层复合而成,具有较强的保温隔热性能。或分析生态建筑基础建材,传统生态建筑主材料为砖瓦、石材等,环保理念驱使下,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采用更加轻薄、环保的材料进行建筑施工,节约石材、木材资源的同时,也减轻了建筑自身的重量,有效延长了建筑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部分环保型材料还能实现循环使用,是我国资源节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结语

综上,建筑设计应该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和建筑行业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建筑设计应该立足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严格执行设计方案,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威.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分析[J].居舍,2021 (10)

[2]涂鸿鸣.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及其案例分析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17)

[3]陈铃.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