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处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30
/ 2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处理分析

缪振平

身份证号码: 340222198601235491

摘要:建筑工程中,裂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这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安全,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强管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标。本文对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探究了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原因;处理分析

在现代的建筑施工工程中,混凝土作为极为普遍的建筑施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施工领域中,对各种建筑施工品质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必要性

在施工中,混凝土发生裂纹是十分普遍的,是工程的核心危害原因之一。混凝土产生的裂纹种类较多,如温度裂纹、干缩裂纹、沉陷裂痕、施工裂纹等。许多建筑会由于混凝土构件发生断裂而产生各种不良结果,如建筑外观品质不好、抗渗性能下降、耐久减少、构件刚度遭受损失等,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整个建筑全部倒塌,严重危害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对个人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一些建筑中,裂缝虽然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却使混凝土结构受损,混凝土结构在遭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无法实现建筑价值。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要分析影响混凝土裂纹产生的主要因素,并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混凝土发生裂纹。

二、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一)结构设计缺陷或地表沉降因素

混凝土出现裂缝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因混凝土自身材料质量原因或施工控制因素产生的局部裂缝;另一种就是因结构设计缺陷导致结构刚度不足,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第二种情况是最为严重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如果在工程前期不注重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审核与管理,没有做好地基施工质量的管控,就有可能出现建筑结构及混凝土裂缝问题。一旦建筑基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很难再作修复处理,甚至导致质量事故,施工单位也必然会损失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水泥材料自身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与水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混凝土搅拌及浇筑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是混凝土材料自身固有的特性。如果在混凝土热量释放过程中,没有合理控制好混凝土结构各部位的温差,水泥水化所产生的巨大热能就很容易集中到施工后的混凝土构件里面,而混凝土构件外面的空气温度通常就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急剧下降,这样形成的室内外温度之差就会引起混凝土构件内部空间产生热应力,当内部应力值大于水泥外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构件表层就会产生热裂纹。

(三)混凝土配比问题

由于受混凝土材料特性影响,混凝土工程浇筑施工所用的混凝土需要现用现配,并充分做好混凝土搅拌,以保持混凝土材料的施工优越性,混凝土材料配比则成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一大关键性难题。首先,混凝土材料选材上很容易出现质量缺陷,导致混凝土配制时不能达到应有的技术特性。其次,混凝土配比要求极为严格。施工现场配制过程中,基料、辅料以及掺合料、添加剂、水等的比例很难做到精准计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严格做好混凝土配比的质量管理,尽量采用工厂生产的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再次,混凝土配制或搅拌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因素很大,如空气环境湿度过重,或者工程车辆出现问题导致搅拌停止等,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特性。

(四)施工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缺乏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严格的现场管理。首先,现场管理人员麻痹大意,不够重视。由于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是所有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必备技能,往往会因此而产生管理疏忽,认为没必要现场盯着或者做技术指导,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的缺失。其次,施工作业人员未按照混凝土浇筑工艺标准执行。在施工过程中,为加快进度,通常会出现抢注、快注的现象,忽略了混凝土固有的初凝、终凝时间特性,导致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够或者浇筑方量不足等问题。

三、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一)干缩裂缝、温度裂缝控制

建筑工程中的干缩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毛细管的压力产生的。内部毛细管失水后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力,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收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收缩应力,收缩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因此,控制干缩裂缝主要控制内部毛细管的收缩应力。一方面,要降低混凝土单位体积的用水量,避免毛细管内部失水过多;另一方面,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不同品牌的混凝土材料产生干缩裂缝的情况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经验,选择质量优等的混凝土材料。

建筑工程施工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注重时间的合理选择,尽量选择适宜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浇筑。针对因季节气候因素影响导致内外部温度差过大等问题,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外部低温度的防护,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外墙体进行必要的保温保护和养护,尽量减少温度差值;同时,施工单位应通过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尽可能地提高混凝土自身特性,解决混凝土浇筑时不耐温差的开裂问题,如控制骨料的含泥量、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等。

(二)混凝土结构的合理设计

针对抗裂薄弱部位开展必要的抗裂计算,若结构设计不存在充分的变形量,则还需要对构造配筋进行适当增加,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温度裂缝宽度,以提高建筑构造整体的稳定性。如果是建筑构件直径超过四十米,则必须按照实际状况设置后浇带,并在后浇带的二端设置加强钢筋,以降低因不平衡沉降或结构高温变化而产生的裂纹。另外,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还必须以总体设计意图为依据,同时做好钢材性能、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材料试验工作,以减少结构高温裂纹和构件开裂的产生。

(三)混凝土材料选取与配制

建材的选用必须以建筑实际特点为基础,同时还必须兼顾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混凝土种类,并谨慎选用砂石建筑材料,以确保原材料的优质级配。作为混凝土浇筑中不能缺少的关键辅助材料,要注意水泥外加剂和填充料的使用。这是由于混凝土浇筑中外加剂和填充料,不仅具有改善混凝土性能和降低水化热的作用,在控制混凝土成本和节省水泥用量方面也有积极影响。选择膨胀剂时需要突出补偿收缩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品种对应于实际的应用效果,在选定最佳设计掺量后,再通过必要的测试进行确认,以决定膨胀剂的实际使用量。施工人员在进行水泥建筑材料选择工作时,必须亲身前往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工作,对现场各方面要求加以核实,而混凝土的坍落度设计工作也须根据现场状况加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对建设施工现场砂石料情况的调查研究,完成最基本的材料使用工作,把各项措施贯彻于整个混凝土施工流程之中。

(四)合理确定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建筑质量的稳定性。合理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从原料管理上着手,根据水泥硬度和流动性指标,对水灰比和水泥的用量加以合理确定,切实减少了水泥水化反应时热能的集中排放。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混凝土施工工艺条件以及建筑施工现场结构截面情况后,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做出合理设计,并按照原材料质量合理调节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选择正规水泥厂家,对于骨料质量选用上则应该倾向于自然连续的配石料,若是骨料粒径较大则需要通过控制水泥浆用量的方式控制好混凝土的干缩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也能够减少水化热,达到减少裂缝产生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倘若混凝土施工中的结构、配比或是温度等任一环节与设计范围不符,都有可能影响到建筑混凝土结构正常功能的发挥。从建筑混凝土裂缝的可控性与客观性分析,其管理控制可从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着手,将施工建设内容和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这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是重要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韩树发.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房地产导刊,2021(30):257-258.

[2]徐天旭.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0):147-148. DOI:10.3969/j.issn.1001-523X.2021.10.069.

[3]刘志伟. 建筑工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具体处理技术分析[J]. 城镇建设,2020(2):98.

[4]曹楠. 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施工处理[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1):142-143. DOI:10.3969/j.issn.1671-3362.2021.11.061.

[5]付强.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处理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