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里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里作用

林佳佳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363005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不断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审美观,而且还能有效让学生养成一定的艺术素养。在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发声的练习更是歌唱教学的基础,也是对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因此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发声练习作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一定的教学措施,为小学音乐教育发声练习的展开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音乐;发声练习;教学方法

发声练习的作用就是要学生能够在歌唱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利用发声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并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之处。不过由于不同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的不同,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发挥音乐发声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热爱,进而让小学音乐教育变得更加高效。

  1. 发声练习的教学现状和教育原则

发声是决定唱歌是否动听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歌唱过程中表达感情的重要方法,因此想要提高歌唱水平,必须要不断进行发音练习,才能确保利用科学的方法展现音乐的魅力。不过由于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仍然被当做副科,因此可是有限,大部分教师只会利用五分钟左右来进行发声练习,而且练习非常单调、枯燥,让很多学生无法提起兴趣,甚至不会认真去对待和锻炼,因此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大部分发声练习是无效的。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音练习中一定要确保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促进小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因此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发声练习,就必须要提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则是需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确保课堂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可扩展性,让学生全面体会到发声练习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评价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找准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且积极鼓励学生来提高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让学生提起开展发声练习的动力。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明白发声练习的目的和童声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发声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训练来放松和打开学生的声音,让学生认识到歌唱的呼吸和发声的共鸣位置,进而应用到实际的歌唱中去。

在发声练习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分别按照歌曲的情绪和处理来展开设计。首先是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设计,毕竟不同的歌曲会需要不同的技巧和演唱方法,不管是连音唱法还是断音唱法,都需要对象学生的呼吸和发音状态有着极高的需求,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是利用柔吐音来演唱抒情歌曲,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发声训练的设计也应当以长音和连音位置,其要求是要吸气要深、呼气要匀、声音要婉转柔和、圆润明亮,需要表达出切实的情感;第二种是用硬吐音演唱坚定而有力的歌曲,像是《少年先锋队队歌》等等,其要求是吸气快且具有深度、呼气快且要均衡,声音需要雄厚并加强力度,口型应当呈喇叭状,要让学生富含坚定的感情以及信念;第三种则是用弹吐音演唱较为欢快的歌曲,像是《小螺号》等儿歌,其要求是吸气要深而急、呼气要短而集中,也应当有弹性,如同无声的咳嗽一般、声音需要集中明亮、也需要短促而有弹性,感情也要轻快活泼,给人一种热情欢快的感觉。

  1. 小学音乐课堂发声练习的教学方法

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和设计方法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能够投入到发声教学中去,对发声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确保发声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学生年龄段展开趣味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尤其是对于相对单调的发声练习来说,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因此并不知道发声练习的作用,进而导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来展开发声练习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进而让学生沉浸到发声练习当中去。像是在教学《数鸭子》一曲时,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以跟唱和学唱为主,效率非常低,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将音乐中的主角“鸭子”引出来,利用模仿鸭子的嗓音和形态来提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展开欣赏,让学生能够将情感投入到歌曲中去,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歌曲的情感内容和发音技巧,从共鸣中领悟到歌曲的精髓。

2、根据歌曲特点进行课程导入。课程导入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同样也是歌曲教学前引入发声练习的最好方法,能够充分带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像是在《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式的发生练习环节,让癞蛤蟆和小青蛙的音色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发声高低和强弱的区别与变化。而在课程导入中,教师可以利用设计悬念的形式进行导入,教师可以说:“今天老师邀请了两个新朋友来做个,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唱歌,让我们听听它们是谁好不好?”然后播放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声音让学生猜测,从中让学生辨别二者音色的差别。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对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声音进行模仿,亲身体验低沉发声和清脆发声的变化,并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互动,让学生充分掌握发声强弱变化以及不同音色的演唱技巧。

3、利用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小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基本来源于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让教学过程中富含生活情感,从而提高课堂的深度。大部分音乐作品中都会表达出深刻的情感,不过由于小学生感情基础不足,因此很难将歌曲中抽象的情感细节和生活展开联系,所以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和歌曲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什么样的歌曲该采用什么样的发音技巧。例如在《摇篮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父母哄自己睡觉的场景,同时对音乐展开欣赏,让学生在一种安静、温馨的气息中融入到音乐中去,与音乐产生共鸣,认识到《摇篮曲》的情感表现和对自己的影响,进而从发声教学中提高最歌曲的感悟和理解,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唱过程中。

  1. 结语

总的来说,发声练习作为小学音乐的基础,教师一定要遵循设计原则和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让发声练习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廖贞贞.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音训练的方式方法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2):60.

[2]丁青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探析[J].科普童话,2019(14):117.

[3]占德凤.浅谈提高小学合唱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J].求学,2021(3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