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

黄胜垚

南宁市武鸣区武鸣中学


摘要:我国体育种类越来越多,其中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体育运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占比较大,这会使体育课变得枯燥、乏味,教师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高素质教育在田径教学中的实用性,这样才能让田径教学变得更好。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素质教育

引言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有部分学生会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而忽略体育学习,还有的学生觉得体育学习没有那么必要等等。鉴于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对于田径教学而言,教师应当在明确田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同时应当设计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高中田径教学的优化进行研究。

1在田径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原因

田径是基础的体育项目,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在田径运动中贯彻素质教育主要利用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和增强体质的作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锻炼身体,掌握基础的运动技术,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发挥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教学,让每个同学都感到有所收获。但是在以往的田径教学中,学校只重视体育尖子生的培养,少有顾及其他同学的体育训练,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学校应该让全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在教育改革中出台的新的体育标准,素质教育被重视起来,学校需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田径作为体育的基础项目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是学校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2在高中田径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

2.1正确认识田径运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在不断成熟,以往的教学方式不适用于新时代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自主性,喜欢新鲜事物。在过去的体育锻炼中,他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项目,比如长跑、跳远等,这些普通的体育项目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体育教师应该进行创新,让学生发现体育的乐趣。田径是一种十分枯燥、乏味的运动,它与其他运动相比过于单调,而且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田径项目,要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整体训练,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会带领学生不断练习基础动作,但是教师要掌握整体训练的时间,不要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会限制他们的发展。教师应该积极了解每位同学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

2.2田径运动中体育品德的培养

田径中的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等。体育精神包括在田径比赛中与对手关系处理和团队内的协调合作。在田径比赛的全过程中要表现出:积极自信、勇于挑战,追求胜利的拼搏的状态。体育道德包括在比赛中团结队友、尊重对手、服从裁判、遵守规则意识。在比赛中要诚实守信,公平竞技。体育品格包括要文明参赛,比赛中要遵守规则、团结队友、服从裁判、尊重观众等。要正确的看待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并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做到某件事或达到某一标准之前首先应要求自己,以自己为示范让学生信服,最大程度上发挥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方便教师在田径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2.3注重教学趣味

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增加趣味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不过要想有效增加教学趣味,教师还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思考。首先,不管增加什么样的趣味,田径教学的重点需要得到突出。其次,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趣味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教师不能将自己认为的趣味强加给学生,而是应当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他们会觉得有趣的内容与田径教学结合起来。第三,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入到趣味内容中,让二者进行高度融合,切实优化学生的田径学习体验。

2.4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特点通过各种跑运动项目的练习更好地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不怕艰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能积极地面对、不害怕挫折及困难,能很好地在挫折和困难前调解自己的心态,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田径运动的积极性。田径运动中除了跑的运动项目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和优化相应的田径运动器材,如投掷工具、田径器材等,并将自己小组制作的器材运用在实际的田径比赛中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方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协作的重要性等,强化学生的田径运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及自信,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科学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群体意识的养成,帮助学生在群体合作或比赛中养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理念。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发挥田径运动中的跨栏或跳跃等运动项目促使学生不断地挑战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促使学生在田径运动中不断地自我挑战、自我提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

结束语

以田径运动为切入口,发展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通过田径运动去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因而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把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合贯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通过过程性评价中的表现性评价方式和成长性评价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帮助促进学生主动且高效的学习,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潘云磊.高校田径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科技风,2020,419(15):58.

[2]马曙明.中学生品德素养在中长跑教学中的塑造[J].田径,2020,25(3):23-24.

[3]何少平.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研究[J].才智,2019(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