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规划设计

解忠娟

滨州市国土空间规划院(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属副县级事业单位),山东省滨州市256600

    摘要:将海绵城市理论融入城市规划,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城市防洪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平衡水平,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概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城市道路交通,还要考虑城市的景观。但规划设计也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把海绵城市的概念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中,实现城市功能多样化,使城市更适合经济发展和生活。因此,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应充分研究海绵城市理论,深入研究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海绵城市的自然存储、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从字面上讲,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可推广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吸水性和雨水的贮存性,以及必要时雨水的排放和回用。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的手段保证城市排水和防洪的安全,又可以积累和净化多余的雨水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有关规划人员采取渗透、停滞、贮存、清理等综合措施,利用排水综合吸收利用现场70%的降水量,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满足上述要求。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群面积将达到上述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城市都适合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在海绵城市发展理念的应用过程中,规划者应根据当地情况和个性化设计原则,结合城市的人文地理和经济特点,因地制宜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系统。

2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2.1地面渗透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水文特征,采用更加生态的规划方法,使城市水文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保持降雨与城市空间渗透能力的自然平衡。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土壤渗透能力,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壤硬化而降低的自然渗流能力将得到补偿,汛期城市雨水的渗流压力将得到缓解,自然渗流还可以降低雨水污染的可能性,避免雨水污染。下游污水污染。

2.2雨水调蓄

在雨水调节和储存过程中,首先要增加雨水的滞留时间。通过城市雨水花园的规划建设,增加了雨水径流的流动时间,减缓或避免了雨水径流的高峰。此外,通过增加城市设施中雨水的实际停留时间,可以实现雨水的科学利用和有效储存。通过对雨水的调节和储存,可以降低雨水引起洪水的风险,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3雨水排放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多采用竖向排放的方式形成雨水自然排放系统,并辅以机械排水工程,使城市路面雨水、城市地下管道水体和城市内及周边天然河流形成相互牵连的水系,从根本上降低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创新策略分析

3.1创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要统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深刻把握海绵城市的内涵,倡导生态文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关单位应当始终按照环境保护的原则,科学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排水系统。规划师应根据城市转型的目标,关注当前城市建成区规划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技术,确定了相应的改造目标,合理确定了区域雨水改造条件的具体选址和范围。此外,规划设计人员应深入研究重建区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动态掌握现场周围的实际环境和水文条件。在推广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加以实施和应用。

3.2城市水系

在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环境保护理念的运用。城市扩张不应无序,生态重点区域要划红线,限制甚至禁止建设,城市生态保护要落实到位。在城市生态中,绿地是生态海绵,如果它是以牺牲绿地为代价建造的,它往往不值得失去。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保护城市绿地,保证自然绿地的保水能力是规划的重点。在以海绵城市概念为基础的城市设计中,必须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管理,科学划分城市绿地。并通过绿化带乃至绿化廊道的规划,大大提高城市截雨能力。通过城市植被的利用,可以形成河流与城市水体和谐共存的水系统,通过水系统规划提高城市海绵的综合功能。

3.3重点强化生态海绵体系

洞穴生态改造可以说是海绵城市概念推广应用的重要体现。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生态海绵能充分发挥天然湖泊和草地的功能作用。通过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净化污水等废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水土流失。鉴于生态海绵重建的重要性,建议城市规划者更加重视生态海绵的保护。在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可以率先构建人工生态海绵体系,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的表现,正确开展绿地建设和人工园林建设。加强城市生态海绵功能。

3.4城市排水

排水系统在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规划城市排水系统是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的主要途径。在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提高城市的吸水和蓄水能力外,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规划和完善的排水系统建设是形成强大的城市地下管网的必要条件。在城市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透水材料,科学划分城市区域,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综合排水能力,降低城市水涝发生概率。

3.5城市道路规划

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都面临着规划设计不合理、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当这些问题太明显时,很容易造成城市拥堵的危害。根据以往的经验,为了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地,采取缓解措施。然而,在一些道路的设计中,绿化带的宽度不够,很难完全解决城市道路的积水问题。为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合理完善和优化排水防洪体系。可以围绕城市排水防洪系统和自来水管网进行合理规划,选择合适的路网结构模式,确定道路功能和规划内容。此外,在规划的具体构成中,道路设计应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和海绵城市理念,强调绿色生态理念,为保证城市道路的排水和蓄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如满足城市道路两侧绿地的蓄水和排水要求,规划人员可以优先种植具有功能特征的绿色植物。必要时,还可根据城市防洪、蓄水要求,合理规划沉淀绿地,以满足区域最大降雨条件下的蓄水、渗水需求。

4结论

总之,海绵城市概念的推广应用,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海绵城市概念的重要性,建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部门和有关人员应加强海绵城市概念的渗透和应用。结合政府相关政策和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动态,积极将海绵城市理念贯彻到城市环境保护战略和规划工作中。除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价值外,还可以将海绵城市理念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良好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吕媛媛.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海河水利,2020(05):25-26.

[2]胡文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192-193.

[3]许可,郭迎新,吕梅,赵晨辰.对完善我国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的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20,36(12):1-7.

[4]徐健芳.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居舍,2020(1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