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设计拓宽全设计边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3
/ 2

共享设计拓宽全设计边界

张帆

摘要:设计是不断发展成长的学科,涌现出的新设计不断为其注入新涵义,其中全设计发展到现在,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单车这项设计品,为其补充了新内容。

关键词: 全设计;共享单车;共享产品

全设计”较为通用的是“Universal design”,意思是“普遍的设计”。该术语在设计理论中出现的时间不长,几年而已。是从“无障碍”( barrier-free)、“可接触到的设计”( accessible design)、“协助型技术”( assistive technology)发展出来的”[1]由此可见,全设计是从帮助残障人士的设计发展而来的,其设计策略和思路基本上是从协助残障人士延伸出来。如;银行前面高高的大理石台阶,既光滑又陡峭,对于盲人和和不良于行的人士就非常不友好。随着全设计概念深入人心,现在我们公共建筑的基本都有残障人士专门设计的通道,可以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出入。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中国的设计师对于全设计的关注不是很多,公共场所设计很少关怀到残障人士。2008年举办奥与会和残奥会之际,残障人士这一群体的需求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符合国际全设计标准”成为当时惯用的宣传用语。全设计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美国人马克·哈里森,他是罗德岛设计学院的一名教授工业产品设计的教师。他11岁时,脑部受到了损伤,失去了一部分功能,如:行走、讲话等。在他经历了艰难的复健终于恢复后,这段痛苦的经历给了他重要的启示,决心通过工业设计来体现为所有人的设计,就是全设计。  在当时,设计界已经认识到设计的目的,应该是能够为尽量多的普通民众使用,而不仅仅是一小部分人。这个原则没有错,但当时所谓的普通民众,是指普通的健康人,生理功能健全的正常人。而老年人、残疾人在当时是没有适合自己使用的产品的,更徨谈建筑、公共设施了。“哈里森改进了对设计目的的提法,原来的提法是:“设计为所有的人”(design for all the people),他修改成为“设计为所有能力水平的人”(design for people of all abilities),这个改动字面上似乎不大,而实际含义上差距变动很大。“所有能力”,也就包括能力衰弱的老年人、能力不足的儿童、能力缺失的残疾人,这个提法是一个概念的突破,基于这个概念,形成了“全设计”观。”[2]

t01586b2b65c13b7115

“全设计”的认知如果只停留在关怀残障人士,或者是为残障人士附加的设计,就偏离了“全设计”的原旨。“全设计”包含了相当广泛的方法论,来帮助所有能力水平的人。《世界现代设计史》作者王受之先生认为“全设计,最为重要的是突出强调产品设计外形和功能的密切关系,也就是让使用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个设计是做什么的”[3]我认为全设计在中国社会还有另外一重意义。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扫盲工作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历史性成就,成人文盲率由建国初惊人的百分之八十降到现在百分之四左右,但是文盲人数依然高达6000万人。几乎等于西部五省人口(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的总和,相当于意大利的全国人口或者澳大利亚人口的2.5倍。这些人一直是被忽视的群体,就信息识别上来说,他们处于劣势,如:难以读懂站牌,公共服务标语、难以辨识过于艺术的标示等。我认为设计师在设计时候充分考虑他们的诉求,不能因为其边缘就漠视他们应有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和国际上的交流增多,引进了很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希望这些设计理念能够解决更多的中国问题。

全设计的设计标准,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共识,经过归纳形成七条原则:“1、平等使用(Equitable use);设计给所有的人用的,如果某些人用这个设计不方便,就违反了平等使用的原则了;2、弹性使用( Flexibility in use);3、简单性和直觉性的设计 (Simple and intuitive);4、感觉清晰的信息(Perceptible information );5、对错误的承受度(Tolerance for error);6、少用力(Low physical effort );7、尺寸和空间要适合使用(Size and space for approach and use )。”[4] 这些设计原则应用的范围极为广泛,生活中许多设计都体现了这些设计原则如:高铁上方便盲人上下车的缓行坡道,酒店自助餐厅低矮的取餐台,宽阔的开关按钮,遥控上有明显的语言控制等。

共享单车的设计原则和全设计的原旨是相通的:首先共享单车的设计是给所有人使用的,适用于有自主能力骑车的所有群体,不从年龄和职业进行区别;共享单车没有固定的装置和空间,能够弹性的使用;没有大幅度修改自行车,设计较为简单,使用者能够凭借直觉使用自行车;使用信息无需再度传达,简明易懂;尺寸设计适宜所有有自主能力骑车的人;改变了传动方式,骑行较为轻便。共享单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服务更多的群体,扩大潜在的消费群体。这个算不上高尚的商业目的与全设计的目的相符合,就是尽可能的帮助更多的人。

共享单车为全设计增加了新内涵。共享单车所提供的服务让我我们看到科学技术和设计的紧密结合的发展,技术手段可以对设计的缺憾进行弥补和修正,从而能帮助到更多人。如:照明开关的设计在非智能时代时要关注其按键的尺寸大小、高矮位置。但是现在手机就可以实现关灯;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空调的开关都实现了手机远程遥控。一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或者设计难题进入智能时代后迎刃而解。共享经济与全设计结合的比较紧密的一个例子是:201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就业保障部门推出了“共享租赁轮椅”为那些无力购买的残疾人提供服务。共享单车,作为时代的先行者,一定会给更多设计师以启发


[1] 王受之:《全设计指的是什么?》 ,新浪博客2008,年12月1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

[2] 王受之:《全设计指的是什么?》 ,新浪博客2008,年12月1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

[3] 王受之:《全设计指的是什么?》 ,新浪博客2008,年12月1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

[4] 曹雯婷:《基于全设计理念电梯设计研究》 ,南昌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