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的现状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土地利用的现状与评价

周家富

龙口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  山东省烟台市  265700

摘要: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关键资源,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动都离不开土地的支持,城市化建设活动的推进也需要足够的城市用地,农业生产需要有足够的农业耕地,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进行都需要相应的土地资源来实现。而当前由于我国发展过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调整。本文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归纳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各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土地问题相对明显,对当地经济模式的改进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妨害作用,因此对各种土地类型做好规划,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并开展评价是相当有必要的,土地利用评价是借助一系列指标对我国土地资源是否正确使用进行分析,能够对城市用地的状况进行探究,分析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可信度和正确性。

一、土地评价的含义

土地评价是在土地类资源归类的前提下,对某种类型的土地利用状况借助一定量的尺度和方法进行测量,通过对特定地带内各种自然以及非自然要素的综合分析,将土地评价结果分为多个层次,评价和分析其利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明确土地最有针对性的利用方式,土地评价的前提是级差地租模型。根据评估对象和评测方法的不同,土地评价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对土地的合适度展开分析,对土地的经济价值进行评测,并对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进行分析。

土地评价有利于我国各种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活动的有效运行,首先土地评价能够促进土地交易的正常开展,使交易双方都能够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对土地质量和土地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确定其情况,保证土地交易双方的相互利益不受到损失,从而推动土地交易工作的正常维持。土地评价还能够对我国土地市场机制进行改进,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土地市场中的各个主体了解各种土地类型的价值及其利用的方法,为土地市场中各个主体利用土地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必要的资料,还有利于土地提供方和土地购买参考土地评价的结果来进行交易,减少信息差带来的交易问题。

二、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利用土地时未能够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也没有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反馈,使得实际的土地利用效果差强人意,而且一些地区还任意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未按照土地的特点来开展生产运行工作,在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区大力开垦种植农作物,在不适合放牧的地方大力推广畜牧业,这使得我国相当大比例的优质耕地被浪费。此外,在我国西部偏远省份,城市建设用地较少,特别是交通用地少,城镇用地规模维持在较低水平。

2.土地开垦过度

我国不少地区位于干旱地带,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土地占有量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不少地区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开垦过度的现象。例如:我国内蒙古地区就存在过度放牧的现象,导致相当比例的草原沙漠化,对当地气候的改善带来了极为不利的阻碍,也对当地畜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作用。在我国贵州、云南等地为了扩大耕地面积,还存在过度开垦山地的现象,使得当地面临极大的自然灾害问题。

此外,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较大,耕地面积相对较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我国所具备的后备耕地也少于七千万公顷,而且这些后备耕地多数集中在我国偏远地区,如新疆,云南和甘肃等地这些地区,虽然耕地面积较多,但是人口相对不多,并且一些地带气候干燥,降雨量不多,给当地土地的利用和土地结构的完善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制约。而且我国的后备耕地中有不少耕地是分布在山区的,位于平原地区的后备耕地规模较小,而且大多数质量较差,相当比例的后备耕地只能用于发展林牧业或者是水果种植业,并且在利用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开发难度极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也较多,同时由于处于山区或者是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的后备耕地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还会面临常见的水土保护问题。

3.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生产能力不高。首先。我国城市闲置土地占到了5%,而且还有45%的土地在利用方法上有待提升。其次是我国城市在建设活动中不理性地占地,造成相当规模的土地空置。

三、土地利用结构性合理的评价标准

1.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指标

按照空间结构来说,城市土地可以分为中心区,城区过渡区和郊区4个区域。可根据城镇用地调查结果分析每个城市商务区的土地类型利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或相关的管理部门调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奠定基础。

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指标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建设部门相关的文件,我国居民用地,工业建设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化用地所占用的比率分别为居民用地20%-32%,工业发展用地15%-25%,道路建设用地8%-15%,绿化用地8%-15%。上述4类土地规模所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的60%-75%是相对正确的。在大城市工业用地的比例应该为20%,在我国风景或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绿化用地比例可以大于15%。

3.土地利用强度指标

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一般是通过城市平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来表示。我国有多种类型的土地,不同土地所具备的特征以及类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土地利用强度的数值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对城镇用地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能够得到城市地区商业住宅楼,写字楼,公共设施,公共,建筑,农业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利用强度,来判断城市是否存在土地过度利用的问题。

四、土地利用的具体评价策略

为了能够评价土地利用的效果,可以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和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来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研究,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以及土地市场的交易活动提供支持和资料。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要想明确土地利用的现状,需要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情况以及城市土地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人均指标,并对城市土地结构进行探讨,比较和研究土地空间结构上的特点,并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调整方向。

首先,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对行政区和综合区的土地进行情况调查。对城市土地的结构进行分析,从各个角度研究城市土地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果。

其次,从城市经济产业结构、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工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居民等多个方面还原城市用地的发展历史和集约度演变。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特征、空间结构上分析土地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为后期土地结构的调整提供支持。根据土地利用的总体状况展开评价工作,根据具体分析结果,人口密度等多个指标。从平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两个指标出发,研究和探讨土地利用的综合强度。

2.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首先要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明确各种不同类型土地,利用价值明确土地当前的利用状况,依据层次分析法,模糊模型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明确的界定,并分析土地在利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以及这些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效果发挥限制强度。在综合分析相关结果的前提下制定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后期土地利用提供方向和支持。

四、结束语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评价是我国土地资源能够发挥作用和价值的依据,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科学地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和土地利用潜力评估能够为城市后期的用地工作提供支持和资料,使城市土地能够得到更好的设计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祁开江.天祝县青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评价[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4):8-9.

[2]冯荣志.遂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J].居业,2020,(12):122-123.

[3]靳铭.泸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