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分析

罗广开1 ,覃注中2

广西君达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现状,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基于此提出了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水平提升对策,具体可通过科学选择树种和植被、系统性的实施整地工作、提升抗旱造林人员技术应用水平、积极推动抗旱造林技术创新等措施来提升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水平,并同时为林业建设、林业生态环境重构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现状;对策

    在资源紧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情况下,在干旱地区大力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是现时期林区与林企发展的重要方向。伴随大型林业生态工程的快速发展,抗旱造林工作的高效实施,合理科学的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对林业工程的分析与从实际建设着手,找到抗旱造林技术同林业工程建设共同点,合理把控抗旱造林技术关键点,确定林业工程建设重点,以更深层、更宽广视角对抗旱造林技术其在林业工程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这样使造林技术价值和作用能够得到更好的呈现,基于此为高质林业工程的实现提供技术上和方法上的支持。

1.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现状

第一,受水资源不足或是土壤环境的影响。当前的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实施较易受水源、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多数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技术的实施都需基于优良的生态环境来实现,然而大多数需要抗旱造林的林区都是水资源不足的地区,而且土壤条件也非常差,这些因素都会对抗旱造林工程的实现形成较大的阻碍。第二,树苗选择方面存在缺陷。当前在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工作中,对于树种选择工作的重视度并不高,大多数抗旱造林单位依旧选择抗旱能力差的树种,这样较易形成树木的大面积死亡,由此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正常开展形成较大的阻碍。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水平提升对策

2.1科学选择树种和植被

在林业工程的抗旱造林工程中,树种和植被的选择是否合理与造林整体效果存在直接的联系,如植被和树种的选择不合理或是搭配存在失误,就极有可能导致林业工程中造林苗木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这样抗旱造林价值与意义便无法得到有效呈现,对林企及林区的经济、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与隐患。对于树种与植被的选择来说,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抗旱性,以抗旱适生为前提,根据区域的生态和环境具体特点确定抗旱造林树种与植被,使其可以在干旱并且恶劣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同时为抗旱造林这一林业工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树种与植被上的种植基础与种植条件[1]。重视乔灌木的结合、灌草的结合,利用高大乔木本身特有的郁避作用来应对蒸腾问题,通过地表植被的大面积覆盖来避免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基于科学的设计与优化选择来提高造林工程整体抗旱水平及造林质量。

对于树种的科学选用,在北方林区主要是以红松来当作林区抗旱造林的重要树种,然而如红松的种植面积太大,会因而形成纯林,这样便会在春、夏、秋三季,因松树生长过程中水分争夺而对树木成材质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引发大范围的病害,因而最终形成林区的生态灾害,这样便与林区工程抗旱造林目标背道而驰。

2.2系统性的实施整地工作

    林业工程造林地整地工作的有效完成可提升造林效率和苗木存活率,同时还可提升苗木抗旱能力。这项工作的有效完成,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还要保证实地调查工作与研究工作的规范完成,根据林业工程造林植被实际情况与树种的选择,来做好整地工作规划,设置林业工程造林地整地技术规范、要点和要求,基于造林地自然优势与种植特点,科学合理地应用林业造林地整地技术。参考林业工程造林地区的气候与水文特点来实施整地物理性、化学性、生存适应性分析,对造林地区的土壤营养、水分、板结情况、松软程度实施预先处理,通过这样,为后期的造林整地工作提供技术和应用保障。在整地工作实施前,应构建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准确掌握造林地区水分含量、土壤实际情况、基础环境等各项参数信息及环境要素,同时还要对土壤内微量元素、益生菌群、微生物群落等加强分析与调查,通过这样为造林地区整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以对土壤条件、地质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确保造林植被可以健康生长,基于此提升林业工程造林种植存活率[2]

2.3提升抗旱造林人员技术应用水平

    人员对于林业工程的建造来说是人力基础、资源平台,工作人员对于抗旱技术的掌握能力、管理能力和应用能力如何与林业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和效果存在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会对抗旱技术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3]。所以,不管是林区还是林企都应把提高抗旱技术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当作高效完成林业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与重要要素。林企需根据林业工程建设要求与重点,来安排和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活动,由此提高林业工程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自身对于抗旱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水平,在林企管控范围内构建起对抗旱技术的重视度,及积极应用、完整使用的企业文化和意识,在企业技术体系与组织架构层面为抗旱技术的高效应用提供能力、素养等方面的支持。从林区的角度来看,应积极高效完成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管理人员能够以专业的角度、科学的角度来掌握和理解抗旱技术实质及其应用价值,通过这样形成全面、系统性的抗旱技术应用管理共识,创设抗旱技术应用与管理平台及载体。除此之外,对于抗旱技术应用,还应对其关键环节、重要参数加大监控力度,需根据抗旱技术应用过程与实践,来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定与监督。通过设置抗旱技术检测体系与机制来解决技术应用中系统性不足、应用细节不正确的问题,通过这样来提高抗旱技术应用水平和应用能力,确保林业工程建设实现高质高效、高功能性。

2.4积极推动抗旱造林技术创新

在林业科技、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背景下,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也因此获得不断创新与优化,作为林业工程的建造者、实施者需严格把控好抗旱造林技术创新路线,推动抗旱造林技术不断优化,通过这样提高林业工程造林成功率,把当前最新的抗旱造林理念及知识都转化成实践技术,构建高效、全新型的抗旱造林技术体系,为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和效能的不断提升提供技术和科学上的支持。覆膜技术与容器苗技术便是现时期最新的抗旱造林法,对于具体使用哪种抗旱造林技术,需针对干旱问题和造林实际问题,来选用适合的抗旱造林法。

覆膜技术原理是借助高分子材料来保持温度和水分,在造林地面设置高分子薄膜,避免地面水分的过度蒸发,保证地表温度,通过这样来维护土壤水分,此方法对于提高苗木存活率非常有利。容器苗技术通常都被应用在干旱的山区或是地下水不足的地区,这一技术在土质较稀薄、温度较高、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区使用,可利用材料来制作育苗容器,通过此容器可培育出健康、生长旺盛的苗木,在恰当的时间将苗木移植到造林区,如科学把控好育苗期,那么经过移栽后的苗木根系会非常健康,而且长势也会非常旺盛,具有良好的适生性、抗旱性、抗病性,如此能够有效提高造林效率,确保干旱地区造林苗存活率[4]

3.结语

总体来说,干旱地区的林业工程中精准、全面系统性地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此过程中,需结合林业工程设计意图、规划想法、建设思想,再加上造林工程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使用抗旱造林技术,通过这样充分解决阻碍林业工程发展中干旱天气与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科学性、合理性,依托体系、技术、机制等资源和力量,高效、高质的开展林业工程建设,为林企发展、环境发展、林构生态构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德洋,张沛波.浅谈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

之友,2019:(06):198.

[2]常亮,于大程.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农家参谋,2019,

(03):81.

[3]孙向旭.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04):139-140.

[4]姜青红.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8,(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