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南昌(向塘)国际陆港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依托南昌(向塘)国际陆港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涂小云 ,胡麒麟 ,李慎鸿

(中共南昌县委党校,江西南昌330200)

摘要:近年来,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作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围绕构建“陆路开放实验示范区、江西‘三同’实验发展创新区、大南昌都市圈铁路物流集聚区”的总体定位,在“大平台、大通道、大枢纽、大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何主动将南昌(向塘)国际陆港融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成为先行先试“吃螃蟹”的第一人,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内陆;开放型;经济

1 向塘镇打造江西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优势

1.1区位优势明显

南昌市是京九线上独一无二的省会城市,地处南昌市南北发展主轴之上,既可以直接承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的辐射带动,又有利于快速全面融入大南昌城市发展体系,同时地处京九、沪昆、向莆铁路“黄金”大字架中心,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拥有快速通达条件。

1.2口岸功能完善

公铁联运优势明显,境内有全国第二、江南最大的向西货运编组站,江西南部地区70%的货物必须经过向塘进入南昌,并通过向塘发往全国各地,是南昌乃至全省重要的物流节点和货物集散地。口岸一期运量约6.1万标箱,二期口岸2022年建成。目前开通了南昌到荷兰鹿特丹、越南河内、俄罗斯莫斯科8条国际货运班列和南昌向塘到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福建江阴港5条铁海联运班列。

2 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2.1战略定位局限

南昌(向塘)国际陆港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陆路开放实验示范区、江西“三同”实验发展创新区、大南昌都市圈铁路物流集聚区,这些战略定位还停留在省、市这个层面,不具备国家战略,缺少国际眼光。

2.2客观条件束缚

第一是空中受限。向塘主城区旁驻扎着部队的军用机场,机场对周边建筑物都有着严格的限高规定,使得一些大的项目无法落地,限制了很多企业功能的发挥。第二是地上受困。铁路在向塘穿境而过,将向塘一分为二,致使向塘东西不畅,发展不均衡,难以连片整体开发。第三是地下受扰。向塘驻扎着部队,地下埋着数十条军用光缆,阻碍开发建设。

2.3主导层级偏低

当前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是国际陆港建设的实际主导层级,向塘镇(向塘开发区)是国际陆港的具体建设主体,南昌市提供支持。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作为事关“大南昌都市圈”及全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大战略,涉及政策、铁路、口岸、海关、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高层级、跨系统、跨部门的组织协调和资源投入等问题,由南昌县(小蓝经开区)作为实际主导层级,显然力不从心,无法解决陆港建设的这些重大问题,不利于尽快达成预期目标。

2.4要素保障乏力

据测算,“十四五”期间累计需要2万多亩的建设用地及指标。目前南昌县及南昌市两级政府可调剂使用的用地指标不多,难以满足国际陆港快速建设的需求,有必要从省级层面予以重点倾斜,并争取国家大力支持。根据规划,2021-2025年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新城项目共140个,民生项目1627个,产业项目21个,乡村振兴项目5个,总投资857.56亿元如此巨额资金由南昌县及南昌市两级政府筹集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没有上级支持,建设进度势必受到很大影响。

技术与人才供给方面向塘镇及向塘开发区虽然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要素集聚能力较弱至今为止,尚没有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大型金融机构、高级人才培养机构入驻。

3依托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举措思路

2021年11月,“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公布,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成功入选,这意味着向塘国际陆港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3.1精确战略定位

向塘镇是全国铁路物流重要枢纽铁路物流基地不但能满足“大南昌都市圈”及江西省的需求,也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北方地区双向物流的重要节点。建设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可为全国范围内东西、南北双向物流提供大通道,并为将来南昌申报国家级物流枢纽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是江西及周边地区连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大通道。向东、向南与东南沿海港口合作,通过铁海联运,可以开辟便捷的海上通道;向西、向北通过京九线与陇海线连接,可以直通中亚、西亚、欧洲、蒙古和俄罗斯;向南可以直通中南半岛。完全有条件成为是我国“一带一路”重要物流基地。

最后是江西及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门户。高标准打造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江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缺乏对外开放的大门户这一被动局面。按照“立足南昌、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具体定位,带动“大南昌都市圈”及赣中、赣西、赣东、赣北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辐射周边省份,成为江西及中部地区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一扇新大门。

3.2提高主导层级

第一要争取省委、省政府进一步重视南昌(向塘) 国际陆港建设,并列为全省重大战略努力争取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打造南昌(向塘)国际陆港的政策措施》,在用地指标、建设资金、财税政策、项目布局、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第二要采取“省里支持、市里主导、县里实施、三级协同”的运作模式,建立高位推进和协调机制。争取省政府成立“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南昌市及南昌县的领导小组应进行具体分工,制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清单,确保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3.3发展临港产业

发挥向塘国际陆港的优势,重点发展出口型、对铁路运输依赖性较强、市场距离较远的制造业,将开发区规划成若干专门产业园区,使同类企业构建产业集群基地。还要利用向塘的区位交通优势,实施“大市场、大物流、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可在向塘镇附近建立江西省规模最大的钢材大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电子产品大市场等专业批销大市场带动物流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创建“向塘大市场”区域品牌。最后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凤凰沟-黄马打造成文化旅游集聚区。在支持“凤凰沟”景区提升、丰富、扩容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大型文旅项目,创建“昌南旅游”新名片。

3.4增强要素供给

争取上级各级政府支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争取金融监管部门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出台《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以优惠政策引进一批商业银行、股权投资等机构在向塘陆港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开展产业链信贷、融资租赁等业务。争取南昌县、南昌市及江西省三级支持,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对企业引进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降低青年人才落户向塘的成本[1]

3.5推进“港产城”融合

首先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应当提高对向塘战略地位的认识,牢固树立“大向塘”概念,推动省市及社会各界树立长远眼光,从“大南昌都市圈”及全省的视角看待向塘,开发利用向塘积极调整向塘临近相关乡镇的行政区划,扩大向塘的空间范围以期为港区建设和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新型城市化提供广阔空间,通过城乡联动,构建“大向塘、大陆港”格局。

其次顺应南昌市中心城区功能外延的趋势,提前谋划将“昌南新城”建成南昌市的副中心城区,其中莲塘(含银三角)、向塘作为“昌南新城”的核心支点。

最后凭借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内陆开放门户、产业承载潜力,完全有条件成为“大南昌”新的城区。要遵循产业型、港口型、生态型、文化型、休闲型的原则,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努力把向塘打造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现代宜居宜业宜游的陆港新城、物流之都、工业重镇。

参考文献

[1]刘阿利.郑州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探析[J].山西农经,2020,(18):18-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