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臧其鸾

福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阿勒泰836400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急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而推动新形式下的事业单位的长期性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事业单位为视角,从实际出发,首先对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简要概述;随后,针对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策略制定,以期全面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事业单位;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迎着改革的春风,踏着新时代的步伐走在蓬勃发展的道路之上,其覆盖面积、应用程度、辐射范围十分广泛,这显然已经是时代大势之所趋。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求行业自身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渗透路径,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亦是如此。因此,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及途径成了当代事业单位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1]

一、简析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概述

简单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人力资源信息化是指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等视为事业单位获取数据、掌管信息、管控资源的重要数据来源、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等高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数据予以分析、处理、传送、运用,为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源,助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于事业单位而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信息社会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2]

(二)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的重要性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质量已然成为推动事业单位快速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源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之一,代表着未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由此可见,事业单位不仅要不断地健全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模式及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而且还应该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以期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质量的整体提升。较之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人力资源信息化需要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并与传统人力资源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规范化、现代化程度大有裨益。此外,通过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取代部分人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及因人为因素引起的偏差与错误,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式、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进而推动事业单位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更为关键的是,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与完善,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质量问题的关注度与重视度,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来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解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质量问题,既能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维持事业单位组织持续稳定发展的步履,还能够为事业单位实现自身经济目标提供有利支撑,有助于在实践中发挥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正向效用[3]

、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探究

(一)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引进、人才建设、人才培养是增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水平的核心。信息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完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力度,从而保障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与顺利执行,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把内部从业者视为一种特定资源并执行相关管理行为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在于科学管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各项具体工作事宜,并为事业单位持续输送、供应优质人才,进而维持事业单位的稳定推进,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向好发展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信息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急需培养一批复合型技术人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从业者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等多行业、多领域的理论知识,进而提升对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培训人力资源信息化人员的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化等先进技术,提升人力资源人员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从而增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团队的整体素质与专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关键岗位应合理配置专业程度高的管理工作人员,大力引进、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与管理人才。针对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与管理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健全并完善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还必须把应聘者的沟通交际能力、信息化技术与电脑操作技术掌握与运用能力统一纳入至考评体系中。事业单位还应该适当增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源、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可以通过广泛开展信息化技术实践操作与理论教育,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电脑操作技术,不断培养专业水平强、信息素质高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打造一支水平较高、素质过硬、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专业队伍,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专业水平、信息素养及综合能力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及综合服务质量

[4]

(二)科学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前景,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数据呈现大爆炸趋势,事业单位竞争加剧。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系统化技术凭借其自身构成技术的优势在众多领域中的运用程度以及融入深度都非常之好,促使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信息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因此,强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信息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在实践工作中合理运用、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收益。首先,事业单位应该严格落实信息化及系统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库、客户/服务器等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融合,进而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动态化、实时化监督,以期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控效果,提升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机构极为复杂,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其从业者数量极为庞大,人力资源部门要想做到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者的人为性的实时监管,显然不合理[5]。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可在管理过程中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视频实时监控设备对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得以提升,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无端消耗,为事业单位节省大量经济开支。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合理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大力引进性能优良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与网络基础架构、资源,为事业单位搭建集档案信息、荣誉勋章、薪酬待遇、培训学习、业务水平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人力资源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化、系统化技术软件的属性功能,提升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化管理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保障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项工作能够如期顺利进行,从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持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类智能化技术的兴起与广泛运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原有的生活习惯、工作和学习模式,致使其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信息时代背景下,面对于全新的发展形势,事业单位应该顺应时代浪潮,积极变更、改善事业单位经营理念、运营思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科学制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策略,优化组织结构并转变管理方式,不断强化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创设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环境,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妍娜.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及完善策略[J].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16):3.

[2] 应晓红. 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 24(10):2.

[3] 刘映杰, 王嘉丽, 高雪峰. 人力资源服务业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北省事业单位为例[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1):5.

[4] 孙建琨. 探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J]. 市场调查信息:商业人力资源综合版, 2021(7):1.

[5] 田其. 科研事业单位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基于"业财融合"视角[J]. 20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