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区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延庆区医养结合的模式与路径探究

赵佳兴

北京市延庆区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102100

   伴随我区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和护理需求不断增加,家庭和社区的照护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照护需求,健康养老成成为延庆区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按照穆鹏书记对《信息参阅》第5期《平谷区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医养联动改革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批示精神,医养联动改革迫在眉睫。本研究报告调查了国内已经开展的医养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构建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积极对策。

1  医养结合的内涵与类型

1.1医养结合的内涵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

1.2 医养结合的类型

1.2.1医养协作模式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或基层医疗机构“嵌入”社区等方式,向辖区内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支撑,重点是向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此种模式对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要求最低,可以最大范围覆盖辖区内老年人,并能促进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就诊,合理分配辖区医疗资源。

1.2.2外包委托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养老机构把医疗功能委托给医疗水平相对较高的医疗机构,由其对需要接受治疗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涉及医疗服务的部门由医疗机构负责监督管理。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护理院(护理中心)、基层医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紧密对接,建立协作机制。

1.2.3养内设医模式

根据需要在养老机构内增设医疗站点,或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站的位置调整到邻近的养老机构,既为原辖区居民服务,也为养老机构服务。医疗机构入驻的机构可以扩展到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驿站、老年餐桌等。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在养老机构中创办医疗机构,以满足城乡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1.3 调查基本情况

1.3.1养老机构调查

延庆区养老资源主要包括养老机构31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7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4家,目前,17家养老机构正常运营,12家因消防及硬件设施升级改造关停,2家因手续不全未运营),乡镇养老照料中心6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农村幸福晚年驿站4家,延伸至偏远山区的老年餐桌62家,社区老年配餐服务站18个。养老机构共有床位数4780张(目前营运中的床位2983张)入住老人1523名,入住率31.8%。

1.3.2 医疗服务资源

延庆区城区及各街道乡镇医疗机构334家,其中二级医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服务站、村卫生室242家,私立医院、诊所等72家,基层全科医师166名。

2 延庆区构建医养结合路径探究

2.1 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经营和发展与传统养老模式的发展不同,仅由单一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己无法满足其良性发展的需要。普通养老机构归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办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归卫生部门认定和管理,医保报销由社保部门管理。医养结合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管理机制,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首先,完善医养结合地方性法规。对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模式、服务水平、服务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明确“医”和“养”的界限,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医养结合的法律流程,让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合作有法可依。其次,要完善医养结合模式标准体系。结合延庆区医养结合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有梯度、分层次的评价和分级体系,对服务内容和价格区间做出区分。使被照护者可以按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级别的医养结合机构,满足老年人自身养老需求,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

2.4 创新改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现途径

在保证符合准入条件之后,要积极鼓舞和引导有关社会力量在养老机构内部创办医疗机构,借此迎合各类城乡老年人不同形式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基于某些医院转型到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现状,要保证充分沿用既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将部分一级和二级医院的结构和功能加以系统化调试,令其可以直接过渡转化到老年康复院、护理院,以及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同时,全面明确长期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任务、自觉进行必需的房屋设施和器械设备完备性引入,并且努力做好医务和护工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2]

2.5 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医养结合支付体系是影响医养结合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因素, 医疗保险能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立家庭病床、上门医疗服务中医疗保险报销的内容与标准。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合法化,相关老年人医疗服务费用要按规定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合理衔接医疗保险与长期护理险,重视协调养老、医疗和护理服务,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提供长期护理

保险待遇,降低老人的医保支持压力和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护理压力。通过养老护理、疾病治疗、临终关怀“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模式,实现对失能人员生活照料护理与疾病治疗的无缝对接[3]

三、 结论

发展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须从充分发挥社区医养资源整合作用,改善医疗服务供给精准度和质量,完善医保制度,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尤其是医护人员队伍专业水平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司明舒,邵梅英,苏源,梁栋,吴胤歆,李林,葛丹丹,杨丽丽.青岛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利用与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5.

[2]胡月,蒋运兰,楚鑫,许强,张琼月,李玲锐,周月.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养结合养老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构想[J].护理研究,2019,33(23):4105-4107.

[3]王林.新时代多层次高端养老社区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3):585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