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结石病普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2

肝胆结石病普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赵庆华

阳谷县张秋中心卫生院 山东阳谷  252319

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普外科肝胆结石病历系统中合理抽取50例患者进行研究。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需要对全体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可以明显看出,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非常高,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结论:通过积极采取不同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普外科;肝胆;结石病

肝胆结石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大部分的患者会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治疗,然而由于疾病种类不同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采取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治疗方案的时间具有相应的差别。肝胆结石病与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增长,人们逐渐养成一种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习惯,导致肝胆结石发病率愈来愈高。肝胆结石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肝胆结石的形成与胆道的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汁淤滞、营养因素等有关,感染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首要因素。结石形成主要是胆囊、肝内及肝外胆管有各种固体杂质沉积,这些固体物质会对胆管造成阻塞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者还会在胆管、肝内存在固体物质,治疗难度较大。由于肝内、肝胆管中的结石会区域性的分布在患者的胆管内,导致患者肝脏的肝叶、肝段内受累分布,因此开展手术治疗时必须要注意,避免损伤肝脏。肝胆结石病相关病变组织会发生组织萎缩、纤维化病变情况,这些病变会和正常组织出现明显的界线,此时实施手术可以顺着这个界线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而对于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存在的,可在检查后,精细的剖析病变组织,将病灶切除,在治疗肝及胆管的病变同时,彻底清除结石。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对其饮食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在肝胆结石手术中基本上分为了单纯的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目前临床治疗肝胆结石病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等)与外科手术治疗,但临床实践可知,保守的药物治疗方式虽然获得一定疗效,但是不明显,需要的治疗时间较长,起效慢,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体健康有较高要求。因此,多数学者开始探寻其他治疗方式。治疗肝胆结石病目的是获得直接高效的治疗效果。普外科手术开始逐渐被用于治疗肝胆结石病,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普外科手术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检查结果而定。因此,在治疗方案方面,要求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但是有些患者病情复杂,药物治疗方案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此,需对患者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院肝胆结石病例系统中合理抽取5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获得了所有患者的同意。其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7:23。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右上腹部不适、发热、呕吐等。其中,有23例胆囊结石患者,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例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的患者,5例急性阻塞化脓性胆管炎的患者,4例胆囊穿孔的患者,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患者。

1.2方法

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手术方式。其中,22例患者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有20人,还要8例患者则采取胆囊造瘘。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恰当的麻醉方式,手术麻醉的方式包括三种:全身、局部浸润、硬膜外。在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禁食1~2天,对于胆肠吻合术治疗的患者,应对胃肠进行长时间的减压,直到可以排气后才可停止。具体的手术方法:第一,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进行手术时,应将腹膜切开,然后对胆总管切开,再将切口延伸到指肠后段。同时,依次切开胆总管的前壁、指肠的后壁,然后开展缝合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顺着指肠的后壁、胆总管的前壁向下,间隔出合适的距离,再开展缝合工作;第二,胆管空肠吻合术。在进行手术时,应在横结肠系膜的右边,对无血管进行移动,然后转移到肝的下部,与屈氏切带保持一定的距离,在120-180mm,就可将空肠切掉,并取出带系膜血管空肠,空肠的长度应在180-250mm,然后,根据肠蠕动的方向,将第二段十二指肠的下前壁切开,利用细丝线的方式,缝合切口和空肠断端。同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吻合的上方,最好保持在5-8cm,沿着顺时针方向,做个肠套叠,距离为1.5-2.5cm,防止出现反流现象。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用X 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可知,手术1年后,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非常高,其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50

32(64.00)

16(32.00)

2(4.00)

96.00

3结论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饮食结构多样性,同时,由于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很多人饮食不规律,肝胆结石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如果人们饮食长期不规律,则会造成肝胆结石病发病率提升,发病机制为胆汁中的类脂质以及胆色素代谢紊乱,根据结石发生不同,可将疾病类型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肝胆结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发病机理具体如下:第一,机体胆汁中的胆固醇以及钙质含量过高;第二,溶质从溶液中成核,固化后沉淀;第三,结晶体聚集并融合,进而形成结石,结晶物在胆囊壁的粘液以及凝胶中增长;第四,胆囊排空受损,为胆结石提供条件。肝胆结石对人们生命健康安全有很大威胁,因此要及时诊治肝胆结石病,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抉择过程中,应以术前的诊断结果为基础,严格遵循诊断结果。因此,在手术前,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检查设备,如影像学设备等,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掌握结石位置,还可以充分了解结石大小。如果患者有胆道手术史,在临床治疗中出现黄染,在必要时,采取PTC检查;对于没有出现黄染的患者,可进行胆管镜检查,或者是胆管造影;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胆绞痛症状,应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特别要注意患者胆总管的下端部位,胆囊管以及胆囊的颈部,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胆囊管和胆总管中是否有结石进入。在进行手术时,针对老年患者来说,可以从患者的生理或心理特点入手,在手术中确保做到简单、迅速、安全、彻底,根据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如体质,疾病的严重程度等;胆囊结石的患者可以全身麻醉,在麻醉的状态下,利用腹腔镜对胆囊进行切除;阻塞并化脓性的胆管炎患者应选择胆总管取石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较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取普外科手术治疗肝胆结石疾病,相较于保守药物治疗,能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立有.耳针联合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结石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07):736-738.

[2]赵勇.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5):30-31.

[3]宋金智.普外科肝胆结石病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19,38(01):18-20.

[4]李才华.探讨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772+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