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致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萍   ,曹誉元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山东济南  271100

摘要:目的:对牙颌畸形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进行观察及治疗干预,观察其效果作用。方法:2021年5月--2022年4月为本次研究时间跨度,将60例患儿作为分析对象,观察患儿不良习惯情况和治疗情况。结果:(1)患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造成牙颌畸形的不良习惯也不同,在乳牙生成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吮指、咬物,占比为42(例)70.00%;患儿在换牙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舌、唇习惯,占比为43(例)71.66%;患儿在恒牙生成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偏侧咀嚼,占比为46(例)76.66%。(2)患儿经治疗干预后,其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分比为100.00%、98.33%。结论:对牙颌畸形患儿进行不良习惯分析后开展矫正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牙颌畸形;口腔不良习惯;治疗干预;效果作用

在口腔科工作开展中,儿童牙颌畸形患者呈现出了上涨的态势,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就是遗传、环境等造成的。牙颌畸形会对患儿咀嚼功能、面部美观等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研究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治疗干预。根据大量研究发现,造成儿童出现牙颌畸形的因素主要是口腔不良习惯,患儿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也会存在不同的不良口腔习惯,并且该种习惯也会对患儿自身健康造成影响。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牙颌畸形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进行观察及治疗干预,观察其效果作用,现将具体分析结果呈现于下文中[1-2]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60例牙颌畸形患儿,采用回顾恢复分析法,其中最小的患儿2.5岁,最大患儿13岁,均数为7.88±1.76岁,其中男性患儿占据人数为34例,女性患儿占据人数为26例。在乳牙生成期的患儿占据人数为18例;换牙期的患儿有21例;恒牙生成期的患儿有21例。

1.2方法

物理矫正治疗:首先工作人员对患儿的颌骨、牙体等进行全面的检查,掌握其具体情况,对患儿的牙颌畸形类型进行明确。然后根据患儿的病情状况、年龄等选择最佳的矫正治疗方式。针对乳牙生成期的患儿以及牙齿替换时期的患儿,使用塑料材质的倾斜导板对前牙部分反颌情况进行矫正治疗;针对除乳牙生成期以及恒牙生成期的患儿使用上颌垫对患儿的反颌情况进行矫正治疗。针对于牙体比较紧凑、后牙过于前移的患儿采用开大牙缝矫正仪器进行矫正治疗。

除了对患儿开展物理矫正治疗以外,还需要矫正患者的不良口腔习惯,首先向患儿以及家长讲解口腔不良习惯与牙颌畸形之间的关联性,使其能够客观、正确的看待自身病症情况,然后告知患儿和家长正确的口腔习惯,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及时纠正患儿的不良口腔习惯,针对于恒牙生成期患儿需要指导其采用正确的咀嚼方式,在咀嚼食物时尽量使用双侧咀嚼,避免长时间使用一侧牙齿咀嚼,针对不同硬度的食物要合理进行搭配食用。

1.3观察指标

不良习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较小的患儿就可以让其家长进行填写[3]

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指导患儿或家长进行主观评价。

1.4统计学

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计量资料统一为(IMG_256),采用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患儿不良习惯情况

患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造成牙颌畸形的不良习惯也不同,在乳牙生成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吮指、咬物,占比为42(例)70.00%;患儿在换牙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舌、唇习惯,占比为43(例)71.66%;患儿在恒牙生成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偏侧咀嚼,占比为46(例)76.66%。

表1 患儿不同时期不良习惯对比

时间

舌、唇习惯

吮指、咬物

偏侧咀嚼

乳牙期

17(例)28.33%

42(例)70.00%

1(例)1.66%

换牙期

43(例)71.66%

6(例)10.00%

11(例)18.33%

恒牙期

12(例)20.00%

2(例)3.33%

46(例)76.66%

2.2患儿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情况

患儿经治疗干预后,其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分比为100.00%、98.33%。

表2 患儿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研究

数例

治疗效果

满意度

有效数例

占比

满意数例

占比

60(例)

60(例)

100.00%

59(例)

98.33%

3.讨论

据相关组织研究调查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口腔不良习惯问题,并且女童的不良习惯发生率要高于男童。尤其在儿童的换牙期,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要高于其他时期。由于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并且家长对于儿童该种行为的认知度较低,因此不能及时纠正和制止,造成患儿在长期不良习惯的开展下形成了牙颌畸形的病症发生。口腔科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找到患儿发生牙颌畸形的原因,并开展及时的矫正治疗和健康指导,告知其良好口腔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为患儿的口腔健康奠定基础

[4-5]

在本组研究中发现,患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造成牙颌畸形的不良习惯也不同,在乳牙生成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吮指、咬物;患儿在换牙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舌、唇习惯;患儿在恒牙生成期时,造成牙颌畸形发生率最高的不良习惯为偏侧咀嚼。因此在该时期内,家长需要格外注意儿童的不良口腔习惯问题,在当发现儿童出现以上现象时,需要进行制止干预,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牙颌畸形需要针对性开展物理矫正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分比为100.00%、98.33%。这也说明及时有效的物理矫正治疗能够消除患儿牙颌畸形的情况,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儿童牙颌畸形的发生于口腔不良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重视预防工作的开展,引导家长人认识到不良口腔习惯带来的危害性,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避免牙颌畸形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珺.防治儿童牙颌畸形2招[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0(10):80.

[2]肖梅.儿童口腔牙颌畸形原因及预防措施[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6):11+32.

[3]李然,吴荷玉.青少年牙颌畸形正畸求诊意愿的调查研究与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8):60-61.

[4]韦金秀.儿童门诊口腔疾病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23):4-5.

[5]向娅凌.儿童不良口腔习惯与牙颌畸形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养生,2014(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