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单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意义的不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单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意义的不同

魏梦

航天中心医院     100049

【摘要】目的探讨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何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组(治疗组)48例和单用药物保留灌肠组(对照组)43例。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3个月后行内镜复查。结果治疗组48例近期治愈34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43例近期治愈23例,好转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用药物保留灌肠疗效显著。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清洁灌肠;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是肠道的一种炎症,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腹痛一般多为隐痛或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其它的表现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及肝大等;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能触及痉挛的结肠。常见的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多累及左半结肠,这就为局部灌肠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回顾性方法分析了2020-2021年在消化科住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91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40例,男女之比为1.3∶1,发病年龄17~77岁,平均(41.5±15.0)岁。入院后经一系列检查,除外菌痢、结核、肿瘤、血吸虫等疾病,所有病例根据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入选,采用口服或静脉使用SASP,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部灌肠及抗炎、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等治疗。

   1.2灌肠与清洁灌肠均是常用的护理方法。在91例患者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使用先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男27例,女21例,年龄17~63岁,平均41岁;病程2个月~15年,其中轻度12例,中度28例,重度8例;对照组43例单用药物保留灌肠,男24例,女19例;年龄20~63岁,平均42岁;病程4个月~13年,其中轻度10例,中度27例,重度6例。两组年龄、性别和病情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1灌肠护理

 1.3.1.1灌肠液的配制灌肠液使用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10mg、庆大霉素24万u、2%普鲁卡因8ml,血便严重的加用凝血酶1000u或云南白药1g,腹泻严重的加用思密达6g。

 1.3.1.2灌肠方法溃疡性结肠炎以侵犯左半结肠多见,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此体位可使灌肠液顺利到达病变部位,使药物与溃疡出血面充分接触,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同时抬高臀部10~15cm,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灌肠液温度一般为39℃~41℃为宜,接近正常体温,避免刺激肠道。灌肠时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滴入速度要选用一次性输液器和一次性14号尿管,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插入肛门20~30cm,速度要慢,调节滴速为每分钟60滴,一般在30~55min滴完,使药液压力较低,患者容易适应,药液在结肠内保留时间较长,吸收充分。滴30min左右滴完。如病变侵犯右半结肠,则采取右侧屈膝卧位[1]。全结肠型,则灌肠后每15min更换1次体位,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保留2~4h。治疗组:清洁灌肠时,首先用0.1%肥皂液,以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多次进行大量清洁灌肠,直到灌出无渣清水为止。然后再用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嘱患者排空二便后用药物直接保留灌肠,灌肠液配制同上。4、8周结束时,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同时记录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改善情况,3个月后行内镜复查。

 1.4疗效评定标准近期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内镜复查肠黏膜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改善,内镜复查肠黏膜糜烂消失或有轻度充血水肿;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注:χ2=4.57,P=0.03<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能与遗传、饮食过敏、感染、自身免疫、精神抑郁及焦虑有关。该病呈慢性过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侵犯直肠和乙状结肠,因此对直肠、直乙结肠、左半结肠型可采用保留灌肠治疗。保留灌肠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增加疗效,并可减少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掌握正确的灌肠操作方法又是保证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短的关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肛门松弛,故灌肠前应练习提肛以增加肛门张力,延长灌肠液存留时间。药液中加入2%普鲁卡因,对肠道平滑肌有解痉作用,使肠蠕动减慢,并且有止痛作用,从而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

[2]。两组不同的灌肠方法显示: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较单纯直接保留灌肠效果好。先用0.1%肥皂水清洁肠道粪便,后用生理盐水进一步清洁肠壁,既清洁了肠道,又清除肥皂水对病灶的不良刺激,还能清洁肠管病灶部位,充分暴露溃疡面,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增加药物与溃疡的接触面积和吸收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加快溃疡愈合速度。而单纯保留灌肠不能充分暴露溃疡面,使药物不易直接作用于患处。[3]临床观察显示,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法止痛止泻止血时间均较直接单纯药物灌肠明显缩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还与改善结肠肠壁血液循环、减轻肠道水肿、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的异常繁殖有关。  

【参考文献】

[1]李双妮,聂燕.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护理.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2017,11(16):1145-1146.

[2].缪继.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分析[J].人人健康.202210114-116

[3]张彦成.张小元.崔龙.高钰莹.刘源福.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及相关优势探讨[J]甘肃科技.202106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