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道具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舞蹈道具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杨梦源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818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肢体表演艺术,需要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具体表达。在中国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尤为重视展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当仅仅靠表演者的部分肢体语言,难以展现特定的人物性格与特点时,可以通过对舞蹈道具的准确使用,加以润色,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关键词:舞蹈道具;古典舞;作用

舞蹈道具是舞台表演当中有效的造型手段,更是塑造舞蹈形象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优化舞蹈造型方面的作用极为关键。恰当地运用道具可以辅助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以及情感表达,让艺术形象的呈现更加丰满。本文将重点就道具对于舞蹈表演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典舞道具组成和分类

(一)组成

所谓舞蹈道具,就是舞者在表演途中运用的道具,其可以增强舞蹈的表演效果,使艺术语言变得更加生动,进而深入的吸引观众。在古典舞中,道具可以向观众传递舞者的心声,也可以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剧情、分析剧情。在实践表演的过程中,舞者越来越重视道具的使用,中国古典舞对道具也十分讲究。古典舞道具组成十分丰富,手持小型道具包括花、巾、袖等等;陈设道具包括桌、椅、凳等等;乐器道具包括笛、萧、鼓等等;兵器道具包括刀、枪、棍等等;生活道具包括伞、筐、镜等等。根据舞蹈表演的需求,道具的大小、材质、颜色等各不相同,使用方法也会不断变化。

(二)分类

中国古典舞道具分成多个种类,具体包括象征性道具、装饰性道具、衬托性道具和其他道具。象征性道具的识别性比较强,采用最直观且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来展现观众熟悉的任务、场景或情节[1]。例如,在古典舞《昭君出塞》中,舞者穿着红色斗篷,怀中抱着一个琵琶,逐渐远去。简单的动作和道具可以快速呈现出王昭君的形象,使观众快速识别人物、理解剧情。又如《贵妃醉酒》中的酒杯、宫廷服装等等;装饰性道具主要起装饰作用,可以使舞者的动作语汇更加丰富。例如,在舞蹈《家·梅表姐》中,在舞台中摆放一颗梅花树道具,可以增加观众的视觉体验。在表演的过程中,舞者可以用闻梅花、折梅枝等动作来展现东方女子的韵味美感;衬托性道具主要起到衬托作用,可以帮助舞者塑造人物形象,使任务更加丰满立体。例如,在舞蹈《罗敷行》中,舞者手中拿着一个竹篮,竹篮的外表十分精致,可以彰显出角色单纯质朴的内心。舞者采用细致精巧的提篮动作,放下时则采用大开大合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对比性,可以使采桑女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其他道具在舞蹈表演中具有影射人物形象的作用,根据道具观众可以联想到角色的身份、地位等等。例如,穿着红袍戴红盖头的角色是新娘子、拄着拐杖的角色是老年人等等。

二、道具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一)增强表演效果

舞蹈道具作为舞台艺术中的特殊造型手段,它构成了创作舞蹈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舞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所使用的道具类别繁多,舞者对某一类别道具的运用也相应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或特殊含义,以此加深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或是构成区别于其他作品的舞蹈画面和艺术景象,增强舞蹈的表现效果。

水袖作为中国古典舞中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水袖”可以赋予舞者更加丰富的表现空间,从而增强舞者的表演效果。在不同的舞蹈中,编导可以根据自己的编创理念对袖面的颜色与图案、袖体长度与宽窄做出不同的选择与设计,从而更好地诠释出舞蹈的主题。

群舞作品《百花争妍》是以戏曲元素作为基本素材的中国古典舞,编创者选用了戏曲中的长袖作为舞蹈道具。领舞演员的袖面为桃红色,一枝独秀;群舞演员的袖面为纯白色,干净大方。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出袖与收袖错落有致,抛袖与扬袖刚柔并济,极具美感。该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对袖花的运用,25位表演者同时绕起袖花,随之进行流动、旋转,整个舞蹈作品充满韵律感,渲染了舞台的气氛,增进了舞蹈的表演效果,将百花争妍的盛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推动剧情发展

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舞蹈剧情的起承转合是尤为重要的。当面对一些抽象的背景或是情节无法用舞者的肢体进行描述时,舞者可以通过使用道具来对舞蹈中人物形象进行定位,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在中国古典舞作品《半生梦》中,对道具的运用是颇为独到的。其中运用的舞蹈道具有三件,第一件是长3.5米、宽2米的白粉过渡色纱巾,它与其他作品中的纱巾不同之处在于,在其四分之一处留了一个可以钻出头来的洞。第二件是京剧旦角佩戴的凤冠,《半生梦》中道具运用的巧妙之处又在于纱衣与凤冠合二为一。第三件是“人间布景”和“雷峰塔”等陈设道具。

在舞蹈作品《半生梦》的开端,舞者身着白色紧身衣背向观众,双手拎着纱巾纵向的两端进行律动,表演者回身,从道具纱巾的洞中钻出头来,纱巾顿时变成了纱衣,披在舞者身上,与此同时,陈设道具“人间布景”亦随之落下,表现白素贞幻化为人,初到人间。在她“看到”凤冠的时候,将之举起,表达了白素贞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完成慢板部分之后,表演者将凤冠戴在头上,做出了一系列惊恐、挣扎的表情,“人间布景”被撤下,表现白素贞对爱情的追求受到压制。音乐主旋律响起,凤冠与纱衣飞到了半空中,给观众以莫大的视觉冲击。舞者落至地面,雷锋塔从天而降,作品以白素贞困于塔中收尾。

编导先是巧妙运用纱巾塑造了白蛇的外在形象,拓展了舞者动作的幅度,空间与力量感;使用凤冠表现了白素贞心之所向,丰富了舞者的表现力;陈设道具的应用使舞台的时间与空间转换更加准确,推动剧情向前发展。表演者通过对道具的巧妙运用,将白素贞的爱情故事以独舞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体会舞蹈的内涵所在。

(三)塑造人物形象

在舞蹈作品中,对道具的准确使用不仅可以对肢体动作的延展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还可以直接表现人物所处的环境,展现故事背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人物更加鲜明具体。

在作品《休诉》中,道具纱巾对舞蹈情节的展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作品的开端,表演者坐在地面上,目光呆滞,连续四次将手中纱巾提起又放下,将纱巾展开,露出一个“休”字,手中纱巾犹如休书,示意女子惨遭丈夫休弃。舞者手持纱巾,且舞且诉,从悲痛欲绝到精神恍惚,直至作品的结尾,呈现几近癫狂的状态,撕扯手中纱巾,与此同时,无数的白色碎纸屑从天而降,表演者最后瘫坐在地面上,双手抚摸着脸颊抬头仰望,表现了男权社会地位低下的女子形象。

例如在中国古典舞作品《点绛唇》中,表演者成功运用一椅一镜,刻画了一位对意中人饱含思念深情的女子形象。在作品的开场部分,表演者在一束微光之下,倚背而坐,动作静若秋水,把观众带入一个静谧深闺之中。表演者舒展肢体,向右转身,手持镜子,凝视镜中的自己,完成一次“点唇”的动作,暗喜于自己姣好的容颜,表露出小女子娇羞的情态。在表演过程中,舞者时常对镜自怜,将红颜易逝君未归来的担忧,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可见,在中国古典舞中,道具的运用不仅可以赋予舞蹈作品形式美与意境美,还对于塑造舞蹈艺术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具在舞蹈表演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一种特殊的舞蹈表演要素,通过合理应用舞蹈道具,能够有效展现舞蹈风格,增强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促进舞蹈作品情感的抒发与表现。

参考文献:

[1]张阿敏.浅析中国古典舞中道具"椅"的运用[J].大观,2017(12):81.

[2]袁作朦.中国古典舞服饰道具舞蹈训练上的独到之处[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5):114.

[3]宋其敏.道具在西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内涵[J].艺海,2019(9):146-147.

[4]刘思敏.团扇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