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2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芳芳

大庆市第四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 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是否适用于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研究对象是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10月-2021年8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乙组与甲组各包含患者40例。在乙组患者住院期间运用常规护理,在甲组患者住院期间运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负面情绪评分,探究适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方案。结果:组间数据对比后发现,甲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低于乙组患者,依从性评分高于乙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预见性护理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因而在该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更多运用预见性护理方式。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指的是冠状动脉因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心肌坏死[1]。吸烟、激动、过劳等均被视为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2]。近些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而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会伴有心律失常症状。若对该类患者采用治疗与护理并行的准则,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危害性[3]。因此,笔者探究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现有报道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涵盖的研究主体是8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10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8月,以单双数法为准则将患者完成乙组与甲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各包含患者40例。对照区患者年龄范围是48-68岁,中位值为(55.23±3.18)岁;女患22例,男患18例。甲组患者年龄范围是47-67岁,中位值为(55.18±3.22)岁;女患23例,男患17例。两组患者基础信息经对比后差异不显著,即可继续开展对比研究,表示为P>0.05。

1.2 方法

    借助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乙组患者,即根据患者护理需求对其进行护理。

    借助预见性护理方式护理甲组患者。(1)重点时段预见性护理: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傍晚至凌晨以及上午八点至11点左右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时段。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增加巡护次数,并对患者各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持续性监测。如若发现异常,应当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2)预见性护理特殊人群:大部分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较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且心电图改变也不够明显。故而护理人员当女性患者进行就诊时应当对其展开重点护理,不断降低女性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3)预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初就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自身的信任程度。而后护理人员应在患者负面情绪不显著时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的安慰与鼓励,逐步帮助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性。(4)预见性药物护理:药物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护理人员在给药前应反复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切忌私自停药。同时在患者住院用药期间加强对患者各生命体征的监测,并预先做好抢救准备。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进行评估,包括用药依从性检查依从性,每一单项满分为50分,数值与患者依从性呈现正相关关系[4]。借助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每一单项满分为100分,数值与患者负面情绪呈现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在统计学计算时依托SPSS20.0软件包,t值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现,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展现,若P值低于0.05,则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说明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依从性评分

    甲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评分高于乙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依从性评分(x±s,分)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甲组

40

52.92±2.62

86.48±2.73

乙组

40

52.88±2.59

77.62±2.59

t值

0.069

14.891

P

0.945

0.000

2.2 SAS、SDS评分

    甲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较之乙组患者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SAS、SDS评分(x±s,分)

分组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甲组(n=40)

58.45±2.38

28.82±1.19

60.06±2.69

30.32±1.77

乙组(n=40)

58.48±2.43

34.58±2.03

60.12±2.73

35.52±1.94

t值

0.056

15.482

0.099

12.523

P

0.956

0.000

0.921

0.000

3讨论

    主动性、预见性是预见性护理方式的显著特点。预见性护理方式强调预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预防方法,不断增强患者预后效果,降低疾病危害性,维护患者身体健康。

    研究结果表明,甲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低于乙组患者,依从性评分高于乙组患者,表示为P<0.05。

    综上,在急性心肌梗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过程中应更多运用预见性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宋亚文.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2021,19(10):2-3.

[2] 帕提古丽,袁钰.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21,25(11):237.

[3] 李敏,李锦,崔萍.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3):478-479.

[4] 鲁世美,丁永勇.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负性心理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33(2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