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地理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吴  ,琼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第四中学    546800

摘要 介绍地球运动演示仪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天球仪是初中地理现有教学仪器中高度综合的设备,结构极为简单,演示特别直观;可以演示中学教材中所要求的地球运动的全部内容,如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和地理意义,演示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还可作为测量当地经纬度的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仪器,可增强教师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关键词:仪器设备      有效使用     演示效果

地理是综合性学科,地理学科传承了多元化的信息,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地理课堂学习,不但体现了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对地理仪器的使用频率也随之降低。

1.分析教师对地理仪器使用的现状

我校的地理仪器配备还是比较齐全的,但能正常使用的地理仪器却很少,因此,地理教师对仪器的使用也是比较少的。按照初中地理课程的安排来看,使用最多的地理仪器是地球仪、三球仪、等高线模型、温度计等等。在地里实验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是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然后是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只是部分学生得到动手锻炼的机会,其他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办法完成实验操作。针对我校学生在地理实验技能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通过有效的使用地理实验仪器于教学中。

2.探讨地理学科中天球仪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球运动》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要克服这个难点,我觉得从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来说,引导学生对天文、气象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学会操作简单仪器的基本技能。首先了解天球仪的结构、使用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又特别是演示后获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准,都要进行记录及并时改进实验方案。

首先是了解天球仪的结构,它是吸收同类产品之长,精心设计研制而成。实验证明,具有运行准确稳定,操作简便灵活,结构美观新颖,牢固经久耐用之特点。天球仪的主要元素有:①是太阳,以红色塑料圆球表示,它的中心与地球中心等高。②是地球,其上能观察七大洲、四大洋、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并有三枚光标,以便解释太阳光的直射、射线和某一地点的

晨昏时间而设置,其角度均与地表垂直。③是月球:其中心平均高度和地球中心等高。本仪器日、地、月球之大小、距离均无法按实际比例支座,故将黄白道面夹角成66.5°,还有四季盘、月相盘、指针:(地球公转时,指示地球上的季节和节气)。回归组件,装在底座轴上转动,其一端为操作把手,另一端为月、地运行的齿轮组。回转台:用以支持整个仪器、推柄:与中心管套连接,启动推柄转动,进行演示。

其次是使用方法:①将仪器取出包装箱时,请用双手托住底座轴的两头,以免把手受力太大而破损。②使用时,将仪器从包装箱内取出,擦拭清洁后,看各运转部分是否有润滑油。若已干,应加少许。③在演示时,应启动缓慢,切忌用冲击力和高速度转动。否则会影响仪器寿命,甚至很快损坏。④在演示时,推柄应顺时针旋转才是正确的,否则会损坏传动机构。⑤在演示日食、月食时,首先检查太阳球内电池是否有电;为节省时间,可先把日、地、月三者转到同一直线上,然后抬起月轨至月球与日、地中心高度相等,日食或月食即可出现。演示完毕,应检查指针所指向纬线是否成90°角。⑥仪器使用后,仍装回箱内,切勿倒置,并存放在干燥处。

接着是演示内容: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当地球

IMG_256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转动时,同时也一边

围绕着太阳转动。前者为自转,后者为公转。自转

一周一昼夜;公转一周为一年。②月球公转:在演示

地球的自转、公转的同时,就可以观察月球依反

时针方向绕地球运转,它也随地球绕太阳公转。

③同一地方的昼夜晨昏:当光标从黑暗转向光明

即“早晨”,正对太阳为“正午”,离开太阳转入黑暗

是“黄昏”,此段时间就是“白天”;光标进入黑暗便是夜晚。④同一时刻的昼夜晨昏:当地球自转时,在同一时刻里对着太阳的地方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地方是黑夜,有的地方是早晨或黄昏。南北极除春分秋分前后外都是半年白天或黑夜。⑤由于地球十种倾斜着身子公转和自转,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夏季昼长夜短。而南半球却与此相反。⑥四季和寒暑变化:对于北半球,夏至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而且见光部分多,背光部分少,故昼长夜短,气候炎热;冬至时阳光斜射北回归线,而且见光部分少,背光部分多,故昼短夜长,气候寒冷。南半球则相反。在春分秋分时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光照情况相似,界于冬夏之间,故昼夜平分,且气候温和。

最后是天球仪在地里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天球仪是生动刻画日、地、月之间相对运动规律的直观教学仪器,它能模拟日、地、月三者在宇宙空间的相对位置,并能形象地表明地球、月亮的运行状态,科学地解释由此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因此,它是克服抽象教学,加深学生掌握天体运动变化规律及普及天文学知识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工具。

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方面来说:①地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测量、实验和探究能力; ②地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计算、比较、分析、判断、推理、想象、综合等思维能力。这些年来我校开始重视学生在第二课堂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安排了很多实验课,这些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有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些实验也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这无疑对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勇于探索科学实践提供了用武之地。

从教学效果来看:①地理实验可以展现地理景观和地理事物, 学生容易形成对天文知识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对地理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如对四季的形成,昼夜的更替等等,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②通过天球仪的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分布的规律,如五带的范围,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天球仪演示可以直观

的理解地球运动的原理:如地球的运动中心,运动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天球仪演示已经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知识,产生探索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欲望。

3.地理仪器使用的创新之处

结合我校实际挖掘学生实验操作的潜能。在地理仪器使用时,要恰当安排学生当堂实践操作,发现学生在实践中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近些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来看,我这样安排实践活动:①分组合作,6人一组,一人操作,其中5人中4人分别观察记录二分二至地球公转的情况,另外1人负责整理实验结论材料,并把实践的体会写出来,然后轮流操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②各组展示自己的演示过程,汇报本组的演示结果和参与演示的体会。打破了平时老师一人演示,众生当看客的格局;从教师归纳地球运动知识点转变为学生自己从演示中发现一些天文现象。为找到学生实验技能较差的原因,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探索提升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言,把地理仪器有效的使用在教学中,也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师生在地理实验中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让地理仪器发挥最大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并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是有效使用地理仪器设备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