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王珊珊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邮编100043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道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8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均分后进行常规护理(对比组)和常规护理+呼吸道护理干预(试验组)的临床对比分析。结果: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比组相比,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呼吸道护理干预的实施不但利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疾病症状的缓解,而且利于其快速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

重症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呼吸内科疾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病症在老人人群中的发病率呈一定趋势的增长状态,除伴有常见呼吸症状外,重症肺炎患者还会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同时还会累及其他系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存在较大负性影响。药物干预是当前临床治疗重症肺炎的首选方案,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科学护理的护理配合对药物干预效果起到一定保障及促进作用。鉴于此,为了研究出可切实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护理模式,本组调查特在我院病例中择取了部分老年重度肺炎患者展开临床对比分析,并将相关研究结果呈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本次研究时段,样本择取此时段内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均分后以试验组和对比组命名,两组基线资料统计如下:对比组:对比组(n=42)男患者占比54.76%(23/42),女患者占比45.24%(19/42),患者年龄最下限为58岁,最上限为80岁,中位年龄数值为(65.29±5.14)岁;观察组(n=42)男患者占比52.38%(22/42),女患者占比47.62%(20/42),患者年龄最下限为56岁,最上限为78岁,中位年龄数值为(65.45±5.08)岁。本研究所纳入的84例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工作持支持态度。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中,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1.2.1对比组

对比组对症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具体包括密切监控患者体征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利于病情恢复的病房环境,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患者具体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方案等。

1.2.2试验组

试验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有:(1)呼吸监控: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严格监控,包括呼吸通畅情况、血氧分压及呼吸频率等,一旦发现堵塞情况需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的呼吸情况始终处于畅通状态,进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吸氧护理:患者吸氧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不但要确保吸氧操作的无菌性,而且应对吸氧时间及氧气流量进行有效管理及控制,减少机械通气时感染情况发生的同时,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同时,应加强氧气湿化处理,防止因呼吸道过于干燥而影响分泌物的排出;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呼吸机的检查及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吸氧治疗的安全性及可靠性。(3)排痰护理:扣背是临床常用的助排痰方法,基于患者年龄较大的影响,护理人员针对其实施该方法时必须要动作轻柔,以免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体应按照自上而下、自背部两侧逐渐向中心位置靠拢的手法进行,以促进痰液排出。针对经上述方法仍无法有效排出痰液的患者,可酌情辅以排痰机进行干预,从而保障患者呼吸的通畅性。(4)雾化吸入治疗:针对呼吸道痰液过于黏稠者或呼吸道堵塞者,临床可酌情予以其雾化吸入治疗,以帮助患者顺利排除痰液,缓解支气管痉挛、异常,并促进肺功能改善。使用面罩雾化时,应指导患者保持恰当体位,旨在为痰液的咳出提供便利,进而保障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并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用以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有效性;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调查数据,检验值呈现P<0.05表明数据有统计学对比价值。

  1. 结果

2.1护理有效性对比

通过观察表1可知,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表1两组护理有效性对比(x±s,d)

组别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

咳嗽消退时间

住院时间

试验组(n=42)

4.77±0.49

3.04±0.38

5.24±0.45

11.91±1.99

对比组(n=42)

6.51±0.65

5.31±0.66

7.38±1.15

18.03±2.05

t值

12.025

16.732

9.938

12.54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1. 讨论

重症肺炎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许多临床因素对重症肺炎有影响,如高龄、糖尿病、慢性心脏功能障碍等基本疾病、长期住院,营养不良等。基于重症肺炎起病较急、病况变化快、病程较长等特征的影响,导致该病症治疗难度较大,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1]。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受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下降的影响,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无法正常排出现象,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势必会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常规护理模式下通常未针对呼吸道开展针对性护理,为此导致护理效果差强人意,无法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为此,有研究者指出通过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来促进患者疾病症状的缓解,加快患者康复进程[2]。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比组,且该组患者的康复出院时间明显早于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究其原因是因为呼吸道护理干预模式下,通过加强患者的呼吸监控、吸氧护理以及排痰及雾化吸入干预不但有效保障了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而且大大降低了治疗风险,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及预后效果的提升[3]

综上所述,呼吸道护理干预的实施利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疾病症状的改善,同时可缩短其住院时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金顺梅.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5):594-595.

[2]谢玉花.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模式及实施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5):117-118.

[3]王丽宁.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