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对母婴分离产妇的综合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综合护理模式对母婴分离产妇的综合影响

吕潇

泗阳县中医院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2237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母婴分离产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母婴分离产妇群体中,开展综合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并提高母乳喂养率,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综合护理;母婴分离;负面情绪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分娩完成后,母亲和婴儿的共处时间应当是24小时持续性的,分离时间尽量控制在1小时内,这种行为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母婴情感的构建,也为婴儿提供了更多母乳喂养的机会,有利于其生长发育[1]。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在早产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婴儿不得不与母亲分离进入新生儿监护室。这就会对母亲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使得机体内环境失衡,引起严重的负面情绪和心理疾病,同时也会引起母婴分离导致乳汁无法得到吸吮,导致乳汁淤积,延缓了产妇的产后恢复[2]。基于此,针对该阶段的产妇,应当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的维持其心理状态,改善负面情绪,保证产后康复效果。故本文将对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的母婴分离产妇开展综合护理方案,并分析该项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和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50例母婴分离产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2.46±3.77)岁,观察组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1.39±3.65)岁,两组产妇的各项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母音分离的指导、基础护理、乳房管理等措施。

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方法为:(1)环境管理:为产妇和婴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将母亲和其他新生儿分开,避免受到影响。(2)心理护理:在开展心理护理前,应当提前说明母婴分离的主要原因,并为其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改善其负面情绪,加强健康教育力度。(3)及时转达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可采用拍摄新生儿照片的方式让母亲观察,促使其情绪处于稳定状态[3]。(4)积极和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在日常恢复中,观察母亲的情绪变化,多加以陪伴。(5)乳房管理:医护人员讲解挤奶的方法和时间,建议每2~3小时挤奶1次,并使用按摩的方式疏通乳腺,预防乳汁淤积引起疼痛。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产后2d和5d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评分,评估标准:分数越高证明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并在产后1月对所有研究对象开展随访,了解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并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1. 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评分

在产后5d,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评分±s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产后2d

产后5d

产后2d

产后5d

观察组

25

47.26±4.42

37.25±3.31

54.17±3.75

45.50±4.68

对照组

25

48.09±4.03

46.52±3.82

53.37±4.01

52.26±5.42

t

0.693

9.169

0.728

4.720

P

0.491

0.000

0.469

0.000

2.2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过随访后得知,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较之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2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母乳喂养率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25

80.00(20/25)

92.00(23/25)

对照组

25

52.00(13/25)

56.00(14/25)

x2

4.367

8.419

P

0.036

0.003

  1. 讨论

在相关资料统计中显示,部分新生儿在分娩后,会进入到新生儿监护室接受系统的治疗和保护,时间分布在数小时或数月中。在该因素的影响下,母亲和新生儿会被迫分离,自身的情绪以及心理压力也随之上升,不利于产妇的恢复和心理健康[4]

结合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护理后,产妇的心理状态、母乳喂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环境管理,避免了产妇受到其他新生儿的刺激,综合护理措施在加强产妇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疏通其负面情绪,医护人员及时转达新生儿的身体状况,避免产妇过分担心引起情绪变化,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观察产妇的状态,并在生活中多主动关心和陪伴。乳房管理可有效减少乳汁淤积,得到疏通乳腺的作用。另外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为产妇增加关于新生儿的信息,能够有效协助情绪稳定,分离过程中,鼓励家属给予产妇相应的家庭支持十分关键。

综上所述,针对母婴分离产妇而言,综合护理措施能够调节其负面情绪,提高母乳喂养率,获取更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大春,刘梅.高危妊娠产妇产后母婴分离时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J].贵州医药,2022,46(01):151-152.

[2]王丽,詹远.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质性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2):2941-2946.

[3]陈雅,温倩兰,李芳芳,胡智华.母婴视听觉互动刺激对母婴分离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9):127-129+136.

[4]施伟慧,朱晓萍,张停停,等.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05):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