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输液室患者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急诊输液室患者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

易思思,金艳,郑绮华,曾桂明,张茴*通讯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南院急诊(上海  2016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室患者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体会及要点。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急诊输液室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采取输液治疗且期间发生病情突变状况的184例患者,应用本院制定系统急救护理管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共发生病情突变15例,在接受急救护理管理后,有14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3.33%。其中,14例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发患者表示满意,1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3.33%。结论:在急诊输液室工作中,对于病情突变的患者,不仅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争分夺秒配合临床医师完成急救,减少在抢救过程中各种导致治疗延迟的因素发生,提高患者的急救质量。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变;急救护理

急诊输液室是医疗机构重要科室之一,其主要为危重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服务,输液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化,同时病情进展迅速,若操作不当极易加重病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且还会带来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损伤医院整体形象[1]。有相关研究发现[2],急诊输液室患者因自身疾病及其他多方面因素影响,极易发生病情突变,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使我们在病情变化的观察上增加难度,鉴于此,本文就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184例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源自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xx医院急诊接诊,对照组男性109例,女性75例,年龄3~67岁,平均(42.37±1.25)岁。其中儿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急诊输液观察患者各有25、30、48、81例。输液患者中共发生病情突变15例,其中晕针4例,输液反应3例,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2例,过敏性休克2例,高热惊厥1例,低血糖3例。

1.2 方法

对本组15例输液过程中发生病情突变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急救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如下:(1)晕针:4例晕针患者均为女性,且晕针时处于饥饿状态,输液原因为2例腹痛待查,2例阑尾炎,临床表现为头晕、心跳加速、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液低,1例患者瞬间晕厥,不省人事。对于晕针的处理,首先改变其体位,由坐位改为平卧位,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穴,给予氧气吸入,减慢输液速度,口服热开水或糖水,数分钟自行环节。(2)输液反应:本组3例输液反应表现为寒战,体内温度值异常,寒战患者会出现肌肉组织的反射性活动,在之后还会出现高热现象,引起体内温度值的异常,对于该类患者除常规体温测量外,应立即停止输液,对患者出现症状针对性处理,对室内温度进行合理调整,观察患者体温是否恢复[3]。同时护理人员需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耐心听取其主诉,给予解释指导,积极发现与处理输液中产生的问题,例如,观察滴速、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红肿等液体外渗的情况,告知患者与家属微粒进入人体的危害。(3)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初步诊断为脑梗死,对于急诊发现输液出现晕厥及抽搐症状时,考虑为梗死先兆[4],立即采取平卧位,禁止随意搬动,稳定患者情绪,提供氧气吸入,并严密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休克,做好各项抢救工作,并配合医师完成溶栓治疗。注射前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适感与疼痛感,协助患者建立心理准备,避免其过度担忧,有效的配合还能进一步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帮助患者保障全身心放松,深呼吸,穿刺时维持安静,避免来回抽动针头,待针头刺入后无明显不适感,使用平行的方式将针头推入,最大程度缓解其疼痛症状,改善舒适度。(4)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运送到急诊抢救室,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取休克体位,给予抗休克治疗,遵医嘱予皮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3 ml,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尿量水平,直至病情稳定,患者脱离危险期。(5)高热惊厥:此类患者多为幼儿,临床表现为体温达到39°C以上[5],并伴有四肢僵硬、抽搐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调整患者体位,松解领口和腰带,注意患者的鼻腔与口腔组织是否被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在上下牙之间放置牙垫,防止患者紧咬牙关损伤自身。(6)低血糖: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脸色苍白、脉搏细弱等[6],护理人员需要测定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至平卧位,予以氧气吸入,提供温热糖水饮,结合病情适当给予患者静脉推注50%GS,密切关注患者血糖水平直至恢复正常。

最后,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融入人性化理念,如注射前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适感与疼痛感,协助患者建立心理准备,避免其过度担忧,有效的配合还能进一步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帮助患者保障全身心放松,深呼吸,穿刺时维持安静,避免来回抽动针头,待针头刺入后无明显不适感,使用平行的方式将针头推入,最大程度缓解其疼痛症状,改善舒适度。对患者的积极配合表示认同,表扬其态度,提升患者的自信心与遵医行为。静脉输液过程中强化巡视,主动询问患者的需求,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可适当在输液室播放轻缓的音乐、相声等,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免输液时间过长引发不良情绪。将健康宣教贯彻于整个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认知能力给予多方面的宣教,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专业词汇的使用;强化巡诊班护理人员的职责,积极与患者交流,在患者身旁给予健康宣教相关知识,有效将温馨服务与健康宣教融合,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针对特殊患者(例如危重病、老年、残疾、孕妇等行动不便者),可给予自动调节输液床,保障患者的舒适感。同时可在科室内为患者提供生活用品。此外,还需着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技能水平,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改善护理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诊疗氛围。

2 结果

本院急诊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中共发生病情突变15例,在接受急救护理管理后,有14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3.33%。其中,14例急诊输液室病情突发患者表示满意,1例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3.33%。

3 讨论

急诊输液室收治的患者通常为危急患者,其病情进展迅速、起病骤然,给临床护理带来一定困难[7]。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与抢救患者最为常用的给药方式,是利用大气压与液体静脉压形成的压力差,依靠重力作用将液体输入到人体静脉内,是临床治疗的常见方式,但静脉输液期间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因素,易发生病情突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探索急诊输液期间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控制病情进展尤为重要[8]

目前,临床医学模式已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此,临床工作不但要求考虑患者病情,同时还需考虑到其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故人们在要求医疗质量提高的同时对护理质量提出新的挑战。因门急诊需静脉输液的患者较多,护理人员数量有限,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和患者交流时间短,护理人员面对众多患者,在紧张状态可导致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以及护理人员人力不足尤为突出,加之门急诊静脉输液要求高,工作量大和压力大等必将影响到工作质量,同时,工作强度的增加,亦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导致其健康素质降低。此外,患者经挂号、诊断、各种等较为复杂的就诊程序后身心疲惫,情绪差,部分护士经验相对不足,对输液患者的解释和沟通不到位导致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有学者调查影响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因素[9],主要以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操作技术有关。除此之外,药物的配置、患者的身份核对、输液速度等任何一缓解出现差错均可对患者产生严重后果,抓住细节管理,是护理质量的关键。

本次研究显示,15例患者急诊输液期间出现病情突变,表现为晕针、输液反应、突然晕倒并且全身抽搐、过敏性休克、高热惊厥及低血糖。在急诊工作中,不仅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时做好急救护理准备,在抢救过程中更好的配合临床医师,争分夺秒,减少在抢救过程中各种导致治疗延迟的因素发生,提高患者的抢救质量,进而减少并发症出现,为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14-15]。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风险。

参考文献

[1] 戴春华. 急诊输液室患者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管理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157,160.

[2] 李华怀. 急诊输液室患者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8):71-72.

[3] 金佼姣. 急救护理管理对急诊输液科室患者病情突变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61.

[4] 梁婧,黄晨,蒋琰,等. 新冠疫情下急诊输液室的护理防控管理策略[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2,21(2):281-285.

[5] 马瑶. 标准化护理干预在急诊科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标准化,2022(8):206-208.

[6] 李凯红. 心理护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养生保健,2022,40(2):99-101.

[7] 周红卫,李智. 人性化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9):108-110.

[8] 吴雯雯. 舒适护理对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态和自护能力改善的影响[J]. 临床医药实践,2019,28(10):789-791.

[9] 蓝天娇. 心理护理在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