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与探讨

邓,辉

衡阳市潇湘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趋势,护理专业建设及学科优化工作改革工作开始推进。在岗位能力需要及就业需求变化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贯彻临床教学理念,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临床的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适应教学改革及教学优化工作,培育专业护理人才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的方法,旨在创新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做好护理人才培育工作。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

基于护理工作岗位及专业人才培育的要求下,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合理整合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资源,进行临床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充分落实以护理行业为需求导向、以人才培育为目的的护理专业临床改革教学规划[1]。为了培养护理专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进行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临床教学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落实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能够切实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得其能够增强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实力。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在护理岗位工作中,提供良好的临床服务。基于医疗行业发展形势及护理岗位职责要求下,不少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对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进行改革,使得护理专业课程能够适应护理人才培育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思路

2.1重新定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首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观念,提升学生对护理岗位工作的认识,使其能够站在岗位需求的高度,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强化护理专业素养,适应人才市场要求;其次,落实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的培养工作,重点落实学生综合能力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护理知识、基本护理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能力;然后,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与处理能力,以便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深入地了解并掌握护理岗位工作,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与医疗指导[2]

2.2重新构建护理专业临床教学体系

首先,充分利用本校的师资、临床教资源、场地资源,切实做好创新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前期规划建设工作。充分协调信息化、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缩短护理专业临床教学资源匹配,加快推动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工作;其次,提升护理专业临床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创新机制,激励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流程,以此能更好地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技能,强化护理实践能力;其后,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切实增强护理专业临床教学的人才培育功能,使得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护理专业教育、护理人才需求密切联系。

3.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临床教学改革措施

3.1理论教学的改革

在开展护理临床基础理论教学时,教师应该按照护理岗位的实际情况,基于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的需求下,简化用不到的解剖学知识结构,突出讲解工作中需要采用的解剖学知识,强调以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的实用性教学原则。其次,学校要适当调整护理专业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临床教学实践课时,对于需要掌握的解剖学教学内容以及解剖学名词,教师应该将理论教学融入到临床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去[3]。比如,在引导学生开展注射技术实践操作学习中,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肌肉注射部位,臀大肌和三角肌。在静脉穿刺实践操作解析中,教授学生手背静脉、肘部、颈部等静脉知识。其他如与插胃管、导尿、灌肠等相关的解剖学知识都作为重中之重来讲授,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知识。

3.2实验教学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时,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案例引导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护理解剖实验教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解剖实验教学的情况以及教学背景,选取针对性强、时效性高且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并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以图片及视频等方式来开展真实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解剖学姿势,解剖学术语,引导学生思考解剖学教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案例及其体现的解剖学知识的印象,以此提升护理实验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制作中枢神经传导通路模型,引导学生进行病例探讨活动,能够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

3.3临床教学的改革

校方积极搭建学校与医院合作组织架构,增加对医院实习活动的资源、资金支持,开展学校与医院沟通,定期举办学校与医院合作育人活动,建立护理专业实习小组,并组织学生深入医疗单位,完成临床实习工作,以岗位实习磨炼学生临床护理技巧,帮助学生适应临床工作环境。学生经过护理岗位实训,担任临床护理工作,充分了解岗位需求,使其能在临床教学课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实践中强化自身临床护理技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培养独立学生的工作能力,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分管病人,并且负责病人入院、评估、日常护理等工作,强化其沟通技巧以及应对病人需求的能力。在此期间,带教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临床操作和护理流程,对于学生存在差错的地方及时引导,纠正;对于学生的疑惑,及时进行解答,以调动学生的护理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提高学生应对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提升护理临床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上,因为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都密不可分,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因此,只有转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才能更好的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崔博.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3):35.

[2]张洪辉.增强实践操作 促进主动学习——基于中职护理专业临床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9):95-96.

[3]马四军.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模式教改班的临床护理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0(0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