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发展及优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浅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发展及优势

马海飞

450104198212271517

摘要:随着环境自动监测能力的提升,人们对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有了更高要求,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审核体系,提高数据审核能力,保障数据公布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十分必要。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发展;优势

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发展历程

1.1初步建立阶段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初步建立阶段为20世纪70~80年代,相关部门为了满足城市环境管理需求,开始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纳入环境监测体系,并且构建了监测制度及技术标准,初步发展自动监测技术体系。在80年代后期,我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收集,并且基于现有监测技术,构建了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估标准及方法,为自动监测系统的后续完善打下了坚实基础。

1.2巩固发展阶段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巩固发展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自动监测试点工程逐步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落实,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监测效果,有效解决了我国当时的环境空气污染问题,大幅提高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自动监测技术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截止到2004年,我国27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经有214个城市及40个县级市建立了640套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同时,环境监测总站针对重点城市开设了专门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实现了对自动监测数据的联网处理,有效监管各个地区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1.3综合发展阶段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综合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环境监测总站完善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标准及应用方法,这为相关部门展开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和依据。同时,自动监测点从原本的660个增加到了1624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联网已经从原本的113个重点城市扩展为了362个地级市,国家级别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已经建成了16个,自动监测项在原有的PM10、NOx、SO2上,增加了PM2.5、CO、O3,这表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硬件和软件都在逐步完善,监测水平将持续提高。

2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背景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条件和环境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势必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严格控制环境质量,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空气质量的法律法规,对行业空气污染物排放也做出了严格要求,以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云南省于2000年开始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2005年初步建成自动监测网络,2007年正式对外公开发布空气质量日报。2014年,云南省启动建设了14个州市(昆明市、玉溪市已于2013年底前完成建设)政府所在地的37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自2015年1月1日起,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均可开展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新增指标监测并向社会发布监测信息。按照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要求,云南省于2018年建成覆盖全省129个县(县级市、市辖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自动监测站点共有152个,其中,国控站点有43个,省控站点有109个。各地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辖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自动监测。为加强对未来环境的预测能力,云南省加大了软件开发力度,利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空气污染物数据的高效储存与公开发布。该数据管理平台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管理平台技术路线

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审核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历史性飞跃,科学技术也逐渐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空气质量,努力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事实上,环境污染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而环境空气污染给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治理成为各国较为头痛的问题。除了经济损失,环境空气污染对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这些污染因子正在逐步侵害人体健康。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集中力量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其可以实时收集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使环境监测部门和民众了解环境空气质量。为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备,并逐步在全国重点城市建设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为采集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预测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提供了依据。通过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子的自动监测与数据采集,我国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与设备改进,自动监测能力逐渐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4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发展趋势

为了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水平,要整合具体工作内容和环节,提升综合管控水平,在强化管理效能的同时,确保能搭建连续监测管理平台,配合有效且及时的监督检查环节,减少监测工作难度和纰漏,促进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全面发展。

4.1市场化改革机制

在环保制度逐步落实的基础上,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而随着任务量的增加,环保系统的环境监测强度也在升高,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于环境监测的需求,尤其是环保系统环境监测力量的配置还存在难度。基于此,市场化改革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契机。借助市场调节机制,有效应用价格手段实现供需平衡,确保能发挥市场中各类资源应用优势,建立完整且规范的配置模型,并且,积极整合监测市场化内容,充分弥补政府等监测体系“力不从心”的任务。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监测社会机构的发展较晚,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市场价值,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就要积极优化其发展要素,形成稳步提升和管理的应用控制体系,培育并且引导较为健康良性的检测市场结构。一方面,设立相应的长效监督机制,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可控监督和管理,积极推动长效性管理平台的发展进程,并且维持良好的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要设立监测门槛,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约束具体工作内容,切实维护监测工作市场化水平,最大程度上提高市场化改革工作的实际效果,为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提供保障。

4.2事权的调控

在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模式转型发展进程中,也要对事权予以优化控制,采取上收和垂管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发挥资源应用价值,打造更加科学稳定的管理模式,积极落实“国家考核、国家监测”的管理方针,保证监测内容和服务方面更加灵活多样。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国家要求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而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工作内容要实现垂直管理,将环境质量控制要求、各部门制度模式、工作机制以及实现机构和部门联动作为关键,保证相应工作内容都能有效开展,减少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监测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发展进程,保证监测行业能形成良好的业态结构,最大程度上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化监测项目的发展目标。

5结语

随着全球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各种污染因子对环境空气构成巨大破坏。现阶段,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数据审核体系,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管,对所测数据进行人工审核,以保障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敏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管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3):37.

[2]谢雪梅.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环境与发展,2019,31(02):162+164.

[3]卞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的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12):170+172.

[4]罗红敏.浅谈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风,2018,(30):131.

[5]乔颖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