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优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谢婧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襄阳4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取优质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者44例,接受优质康复护理,对照组有患者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2、3.127、2.500,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取优质康复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患者恢复速度更快,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康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康复,临床上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的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来提升治疗效果[1]。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取优质康复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者44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8.99±1.66)岁。对照组有患者44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58.95±1.6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房环境护理、基础护理、配合治疗等。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对陌生环境会有一定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的情况,用温和亲切的态度接待患者,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2)饮食护理。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方案,避免刺激性、辛辣、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如果患者有吸烟或者饮酒史,还需要监督患者戒烟戒酒。3)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注意控制运动量,做好康复训练指导,同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焦虑评分以焦虑自评量表测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抑郁评分以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以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2]测定,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每个部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2、3.127、2.500,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4

60.55±6.54

35.43±5.78

58.79±7.11

32.13±6.22

55.43±6.84

85.11±7.93

对照组

44

60.24±6.66

38.71±5.82

58.71±7.15

36.45±6.73

55.55±6.92

80.98±7.56

t

-

0.220

2.652

0.053

3.127

0.082

2.500

P

-

0.826

0.010

0.958

0.002

0.935

0.014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且大多数患者会伴随情绪紧张、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等[4]。所以临床上在进行疾病治疗的时候,还需要引入优质康复护理,通过有效的护理服务,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选择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优质康复护理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表明优质康复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与郑艳新[5]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取优质康复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患者恢复速度更快,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玉凤,傅咏华.优质护理结合早期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5):712-715.

[2]李彤莹.优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2):174-176.

[3]王春娜.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7):110-112.

[4]刘春萍.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56-58.

[5]郑艳新.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