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乐队》——新浪潮老导演再出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8
/ 2

《七人乐队》——新浪潮老导演再出发

杜红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1620

    香港电影现在已接近半死亡状态,台前幕后人员大量北上,来大陆拍电影,新人几乎断层,两岸三地商业化最成规模、影响力最大的香港电影走到今天这个情形,没有人会相信。2022年,疫情之下香港七位导演合作的七人短片集《七人乐队》又让我们看到香港和香港电影的过往辉煌。

其实换个角度来讲,在电影业不景气的时候,导演们倒有机会可以做些不那么香港的文艺电影来,像去年的《浊水飘流》,亦或像这部《七人乐队》,这部电影本来是想做个香港版《八部半》的,结果吴宇森导演因身体原因退出,谁想最后拍片中途林岭东导演倒先过身,令人唏嘘。

   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和徐克七位导演,从五六十年代至今,每人抽中一个年代,拍一部短篇,合为《七人乐队》。七位导演中五位出自七十年代末的香港新浪潮,不算纯导演也不属于香港新浪潮导演群体的洪金宝与八爷袁和平,其实也得益于新浪潮后的80年代,这些人曾执掌香港影坛近半个世纪,见证了香港电影成为世界三大电影中心,又慢慢走向没落的全过程。在《七人乐队》中,非常可喜的是,这七位导演最年轻的杜琪峰导演都已经67岁了,但他们依然创作力不减,制作水准依然保持了一贯的水平。但也要承认,影片中,那股浓浓的香港味中流露出的都是对过往岁月对黄金时代的追忆与向往,有种不看未来或者看不到未来的迷茫。我并不觉得这仅仅是因为导演们老了,创作力有不逮,而是现今无论是香港电影还是香港,都无可奈何地走向萧条,走向没落,环境不依人而变,而人却能敏感地感受到时代的风向。艺术作品,不过是时代的复奏与伴音而已。耽于回忆,是对现实的拒绝与回避,更是对未来的惶恐与深深的担忧。

就作品而言,许鞍华、杜琪峰和徐克导演的其中三部略胜一畴。洪金宝的《练功》还在回忆七小福时代,故事很规整拍摄很生动但缺些新意,虽然洪金宝作为香港著名动作导演和动作明星,他拍的动作戏依然硬气扎实,可惜人物挖掘不深入,过于符号化了。其实很可惜,洪金宝是动作明星中演技最好的一位,当年在张婉婷导演的《八两金》里他和张艾嘉的对手戏真的非常惊艳,把人物的惊喜与懵懂控制得非常细腻生动,若洪金宝的演艺之路略文艺略向演员的方向转一些,大概香港影坛就没有曾志伟的江湖地位了。早年在于占元师傅那多年的学艺成就了洪金宝,也束缚了他。许鞍华导演的短片《校长》是完成度最高的,廖廖几个细节人物就立起来了,而且都那么鲜活生动,尤其是校长和女老师,于细微处见功夫,真是老到又不落窠臼。天台学校,这种老香港的遗物,表现得依然非常有市井气,温暖又不刻意。在故事气氛、细节描写与环境的营造上,《校长》比杜琪峰和徐克导演的短片更出色。其实徐鞍华导演已经75岁了(在七人中仅比袁和平小两岁),还有这样的创作力与掌控力,真的不一般。所以说女性真的不能太早放弃自己,只要保持健康保持追求,未来永远有无限可能。

谭家明导演的《别夜》很简单,描述了一对年轻男女在被迫分离的前夜的争执与和好,还有对内心与情感的认知、对自我与对方的再了解。那种青涩与文艺,特别法国新浪潮。但放在现在这个时代来看,不免有些空洞与为赋新辞强说愁。前阵子新浪潮的最后一位大师戈达尔也毅然放开了人世,谭家明导演作为新浪潮最后的坚守者,更让人感叹。谭家明导演新浪潮之后拍片真的太少,他曾是王家卫的先师,开氛围电影之先,但他却缺乏王家卫导演对时代跃动的敏锐感知,仿佛与时代隔了一层。可见再高的天分,都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歌手如是,当作家如是,当导演亦如是。任何时候,现在的故事,都要以现在的视角,用现在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表现与解构,过于沉迷过往,只会让人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八爷袁和平的《回归》抽中了九十年代,他就从九七开始,讲香港老辈人面对的中西文化冲突。拍了一辈子动作片、讲了一生香港故事的八爷技巧依然圆熟,起承转合也流畅舒服,但短片呈现就真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太过似曾相识,最后全家重聚香港,真的也过于主流太合家欢了。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冲突,无论是怀旧还是对文化冲突,都缺乏挑开表相的孤勇,其实香港电影和香港,或者说当下的华语电影,缺少的不也是这种孤勇吗?我们当然并不是觉得老导演们依然需要与现实叫板,但是现在的香港电影甚至整个华语电影圈,都太需要撕开表面、直面现实的桀骜了。

杜琪峰的《遍地黄金》真的简单粗暴,在场景的单调简洁上跟徐克的《深度对话》有得一拼,故事讲的是炒股炒楼炒两岸通,于无声处听惊雷。但个人努力、个人运势,终都无法甩脱时代大潮的裹胁,无论是赢是输,其实都是时代的一隅。也因此每次在杜琪峰镜头下跳跃的个人,能力再通天、再精力超群、自信满满,终也不过是时代的一粒砂。他们活得越努力、面庞越鲜活,观众就越心惊。20年前,我以为杜琪峰式的黑暗与阴鹜不过是千禧年压在人们心上的一道符,谁知原来竟是末落时代的预告曲,大幕刚拉开,鬼魅魍魉现在才真正披挂上场,相对于其它作品,《遍地黄金》不过是杜琪峰小试牛刀,简单粗粝直指人心。而林岭东导演的《迷路》更令人感伤。林岭东导演的意外早逝令本片后半部分也迷失了。他过身后靠其余众人合力使短片最终完整呈现出来,也使得本片成为向导演本人致敬的一曲相思。只是我们真的非常怀念林导演自己的残酷与不死不休,这部过于哀婉柔软,中间的衔接也有一点突兀,但整体依然深沉,是林岭东导演给香港最后的一瞥。徐克的《深度对话》是当下观众最喜欢的反转、反转再反转的短片,算不得多顶级的奇思妙想,但这种对创作新方向、新思路的无尽追求,不得不让人击节赞叹。72岁的徐克真的还有一万个点子在脑海里盘旋。观众永远不知道,他的极限在哪里,只知道灵感不灭,徐导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以往我们总感叹日本导演那马拉松般漫长的创作生涯,在华语电影世界,至少还有徐克导演,他的艺术生涯与创造力可以与日本诸导一较长短,更逞论想像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岸三地先后迎来了自身电影发展的高潮段落与华彩乐章。若论起来,其实大家都是法国新浪潮在东亚华语区的回响与应和。三方中,先是70年代末的香港新浪潮异军突起,再是80年代初的台湾新电影傲立潮头,八十年代中期,大陆的第五代也集体闪亮登场,虽然彼此的手法与艺术风格各具特点各有侧重,但两岸三地新浪潮一代先后开启了统治当地电影届近半个世纪的风云时代。这其中最成功的当属香港新浪潮,香港新浪潮都与香港商业电影的顺利嫁接,催生出八九十年代华语电影在全世界范围的最高光时段,香港电影曾经是华语电影的代名词。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风云一代已然暮年,有人依然执行业牛耳呼风唤雨,有人已溘然长逝。但无论是他们面临的时代,还是当下华语影坛,都正处泥泞之中,前途未卜。台湾新浪潮最早与我们作别,大陆第五代剩且仅剩张艺谋陈凯歌与田壮壮这三驾马车,但像香港新浪潮导演这样一起携手共同创作,对这三位大陆大导演无疑已是痴人说梦。说到底,最奋进最团结的,还属香港新浪潮导演。

   可惜艺术要承继要发扬要再创辉煌就必须后继有人,电影尤甚。香港电影是两岸三地中新人最为最凋零的,真的非常令人痛心,大陆和台湾在新浪潮之后,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一直还都有新导演涌现出来,只有香港影坛,多年过去,依然是这些导演,孤零零地撑着香港电影的一片天。还好在《七人乐队》里,观众还看到了一些不错的香港年轻演员,大概是本片唯一让人慰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