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引导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引导对策

徐云晴 ,李文杰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316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案例也越发的频繁,特别是网络中纷杂的信息正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已经离不开网络的辅助,大学生更是处于一种手机不离身的状态,如果不能为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素养观念,大学生就会是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主要群体。因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问题有着合理的认知,探索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和引导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网络道德;大学生;引导策略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根本在于如何切实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本文通过总结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理论基础,吸收并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道德基础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独”修身思想、西方思想史上“道德自律”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从高校、网络和大学生自身三个方向入手追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实践路径,找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切实可靠的新对策。

一、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外部环境。高校要培养网络道德素养,应合理利用学校的主体地位,同时,追求适合学生的培养方式,积极利用新的网络媒体技术下的尖端软件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不断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制度和体系,营造强大的道德教育环境。

(一)明晰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教育理念

目前各大高校已加强了网络道德素养的教育,“在计算机课程和思想道德课中融合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容”“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对大学生的上网成瘾,网络行为失范的问题上进行疏导和督促,培养这类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社会并帮助他们从网瘾中剥离出来,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

各大高校应该明确网络道德素养的目标,更有效的将网络道德素养与现实道德相结合,加强并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道德规范有哪些,是什么样的,网络暴力行为,欺诈行为,抄袭行为有哪些危害,如何文明用网等实践课程。在此过程中,各大高校要重视网络道德素养的现实理论教育,同时也要做到对学生的网络行为合理正确的监督,合理制定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管理条例。

(二)强化教育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思想领导

众多教育者加入到网络宣传中,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新的了解问题的角度,引领网络信息洪流,从根本上矫正大学生不当领会。教育者也可以在网络上担任传播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自己的媒体软件发布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正能量行为知识,在其根源上直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素养教育。

网络道德素养教育者要与时俱进,不能只在学校,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时效性,发挥其自身优势营造更好的环境。教育者应紧跟网络技术更新的步伐,了解网络热点话题,了解当下学生喜爱的内容,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线上教学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线下教学的作用,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网络生活当中,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新的方式。

(三)健全高校学生网络平台监管机制

校园网络依托于社会网络大环境,稍有疏忽不良的网络资讯就会在大学生之间流传,进而影响学生对道德行为规范的正确理解,因此高校的网络监管机制是否完善尤为重要,成熟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可以帮助大学生剔除不宜其成长的网络资讯。

二、运用多重方式激发大学生主体自觉性

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和道德素养的提高一样依赖自觉自律,道德行为不会有法律法规一样的准侧进行强制约束,其形成与提高全靠大学生本身的自觉和自律,因此如何激发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性是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的关键点。

(一)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网络道德素养信息

我国高校要对于道德素质的课程拿出充分的重视力度,适当的增加对于该项课程的考核标准和资源倾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去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引起他们对于该科目的兴趣,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于网络道德方面的认识。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律能力

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的教育,就要从现实生活中开始着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让大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知廉耻懂礼仪,从内心去认同道德素质教育。

(三)筑牢大学生正确网络道德防线

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情窦初开的生理期,其特点和所面对的日益繁重的学习、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都促使他们对情感的需求、认同的需求日益强烈。虚拟的网络交往在当代大学生眼里,他们似乎更有可能、更容易使自己获得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成就感、认同感,甚至更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终极关怀和存在价值。所以,树立“以诚立身、以信文本”的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网络交往观,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加强引导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三、优化高校网络道德素养教育者队伍

在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过程中,教师是其中的引领者和实操者,他们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更多的取决于其自身能力的高低,因此,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和学识,对其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增强教育者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者应该准确的意识到网络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影响具有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同时还应知道网络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即是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就应该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课程。正确认知能够更好的摆脱封建思想,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能够更好的与网络相融合,使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更具时代性。

(二)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运用能力

学校要加大对于接受培训教育者学习成果的考察力度,确保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够符合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培训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建立网络授课平台,动员教育者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授课,让教育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夯实之前所受训的内容,提高网络应用的运用能力。教育者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应进一步得到提升,自觉遵守,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为受教者做出榜样示范。

(三)创新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教育方式

教育者应充分把握网络道德素养的相互性等特点,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从其互动性更强这一特点出发,更好的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与沟通,使双方都能快速成长;要更好发挥网络道德素养中主客体关系相互平等的特点,既肯定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更好的发扬其主导作用,同时认可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其主体作用,达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燕茹,刘俊霞.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困境和路径[J]. 高教论坛,2018(06): 9-13.

[2] 苗正雯,陈虹.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8(24): 190-191.

[3] 俞亚萍,邵丽珍. 网络文化视角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1): 66-68.

本文系山东省科学规划课题项目:2022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2SAQ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云晴(1985-),女,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讲师,专职教师,主要研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