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英语创新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基于小学英语创新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李莉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摘要:英语为小学阶段重点课程之一,为实现“双减”政策的“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必须保障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工作中,课后作业给学生留下了负担沉重、枯燥单一的印象,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了逆反心理。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应改变小学英语作业的形式,以创新性、实践性作业为主,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实践作业;作业设计

引言

布置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业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之一,其功能也随着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愉悦体验和长远发展,认真对待英语作业的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思维水平、兴趣喜好等,大胆突破传统作业形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有趣、形式多样的英语作业,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英语作业。这样能使学生通过作业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和思想素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现状

作业是教育环节中的关键内容,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对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小学英语现行作业布置内容、布置方式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在小学英语作业的实施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英语教师在作业布置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管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如何,简单粗暴布置作业内容,全班作业内容统一、难度统一、要求统一、评价方式统一,“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一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做重复性作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英语知识理解不到位,做题出现困难,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抵抗心理,长期发展下去英语作业便成为学生的负担。二是英语作业形式单一,趣味性较低,作业形式主要为背诵、抄写单词、默写文章、做英语练习题,以理论知识性作业内容为主,缺乏实践性、开放性作业。三是教师是作业布置的主体,学生是作业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得到重视,且作业内容多为学生独自完成,缺少合作性作业。

二、小学英语创新性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思维实践作业

英语为当代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外语种类,为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真正学会应用英语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思维实践作业,以培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设计话题作业。设计小学英语创新实践作业时,教师可根据教学框架,融入社会热点话题,以话题为线索打开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其次,注重挖掘教材内涵。随着小学英语教材的革新,教材内容愈发符合当代学生的成长情况,教材内涵日渐丰富,教师在设计小学英语创新实践作业时,应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英语教材知识存在内在逻辑,在教学期间,教师设计思维导图作业,可以使学生学会分类整理、梳理归纳英语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思维,并厘清课程知识结构。最后,重视起故事重编绘制。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趣味性绘本存有较高兴趣,在设计创新实践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将绘本作为阅读材料,还可带领学生进行绘本故事重新绘制,引导学生站在自身角度思考故事走向,以此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天马行空想象的舞台。

(二)注重作业的多样性,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个体差异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需求各不相同,那么,英语作业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的不同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以凸显英语作业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尊重。因此,教师要改变当前英语作业整齐划一、形式单一的现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英语作业,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的英语作业,达到优化英语作业效果的目标。

(三)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预留作业选择空间

在现阶段小学英语作业的布置中,一般由英语教师布置固定作业,学生接受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并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在接到作业、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始终遵守教师设定的固定要求,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未得到尊重,学生在整个作业环节中缺乏自主选择能力,为改变小学英语作业现状,英语教师要自觉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英语学习内容确定的知识巩固基础题,也是作业中的必做题;另一部分是以开放性、创新性问题为主,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和英语学习兴趣偏好,在选做题中选择一道题目,作为自己的英语作业,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够感受到自身被尊重,从而提升了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积极性。

(四)设置绘本阅读作业

英语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实现教学延伸,完善学生英语体系。但是,教材阅读量无法满足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长需求。因此,为实现“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可设计绘本阅读作业,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绘本材料,使学生能够通过绘本阅读提升自身英语水平。相较于常规性阅读材料,绘本中含有大量插画,更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将绘本阅读作为小学英语作业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知识难度及教学计划,适当为学生推荐绘本。

(五)分层设计型作业

分层设计型作业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有的放矢设计有区别、有层次的作业类型。在实际操作中,分层作业一般包括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挑战性作业三种层次。基础性作业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难度系数最低,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旨在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提高性作业难度系数中等,适合于基础一般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挑战性作业难度系数最大,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则要根据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作业难度和作业形式。例如,在听说课中,教师可将分层设计型作业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熟读对话;二是改编对话,可配插图;三是表演对话并录像,表演内容可以是课本内容也可以是自己改编的对话。有针对性的、有差异性的作业设计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和需求,方便学生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调整作业难度、调控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让每名学生都能从作业中体验到成就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面临改革、创新挑战。在革新小学英语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任务及教材课程,创新作业形式,采用新颖趣味的方式设计并实施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思维实践作业,深化作业文化内涵,开展语言作业活动,从多角度创新作业模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并高质量完成英语作业。

参考文献

[1] 林敏.个性化· 趣味化· 实践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6):80-82.

[2] 梁碧云.小学英语有效课外词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3):236-237.

[3] 卢秋婷.小学英语作业创新设计实践应用探讨[J].课堂内外· 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10):109-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