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谈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梁云粉

富宁县里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  云南省富宁县663400

摘要:油茶又叫茶子树、茶果树等。是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油质好、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的低产低效是阻碍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技术改造可以适当的增加油茶林的产量,解决了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问题,可促进老油茶林增质增效,释放出老油茶林的经济效益,给林农带来增收。本文结合了富宁县里达镇里达村委会瓦蚌村的油茶低效林改造,简单的介绍了油茶低效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油茶  低产林  改造技术

1、油茶低产林改造地基本情况

里达村委会瓦蚌村小组位于里达镇东部,境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与中山地形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17℃,平均海拔1170m,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年降雨量1213.7mm,无霜期285天以上。全村土地总面积3750亩,其中:有经济林木765亩,油茶林430亩,八角林335亩;宜林荒山328亩,土壤多为石灰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少量山草。该村为壮族村寨,共53户276人。经济以传统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产品为主,以副业、劳务输出为辅。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老油茶林位于村子东侧,油茶林为树龄50年的白花油茶,面积225亩,土壤为黄红壤,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海拔1130m,坡度在10°-25°,老、劣、病、残植株占全林的一半以上,年平均亩产油量不到7kg。

2、油茶低产的原因

2.1品种差、良莠不齐,主要为果实大小不一、皮厚,出籽率、出油率低,花期、成熟期不一致。

2.2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成荒芜状态,每年只向油茶林索取,而不向油茶林投放。

2.3林分质量差、病虫害严重,林分疏密不均。有的地块缺株严重,植株长势和林相都较差。有的地块过密,每亩达300多株,阻碍植株生长。病虫危害严重,如寄生枝、烟煤病、炭疽病等以及油茶象甲、茶尺蛾、茶梢蛾等虫害。

2.4不合理垦复,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越来越低。

3、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

3.1清理林地,垦复中耕

3.1.1对多年缺乏管理处于荒芜状态的油茶林地,首先要进行林地清理工作:将油茶林中的藤灌木、杂草和其他混生的林木树种等连根挖除,这样既减少营养水分的消耗,有为垦复创造了便利,大大改善了油茶的生长环境。

3.1.2垦复要选择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垦复既可熟化、疏松土壤,又能清除草根、树根和消灭越冬病虫害。对坡度小于15°的林地采用全面垦复,空地翻挖深度15cm以上,树冠外缘翻挖深度20cm以上,树冠内深度要在10cm—15cm,并沿树冠周围做出水盘,坚持两年一次深挖,每年一次浅垦。对坡度16°—25°的林地采用带状垦复或穴状垦复。带状垦复:在树的上方挖施肥沟,隔一行挖一条深沟,规格为深20cm—40cm,宽60cm以上,长视地形而定。穴状垦复:沿树冠进行翻挖,树冠外缘深度要在20cm以上,树冠内深度要在10cm—15cm,并沿树冠周围做出水盘。
    3.2调整密度,伐密补稀

油茶树是典型的阳性树种,过稀种植浪费土地,增加成本,降低收入;过密,光照不足,结果实量低,病虫害严重,品质差;合理的栽培密度是保证油茶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3.2.1对过密的油茶林进行疏伐,伐除老、病、残、劣及不结果的株,使林分相对的郁闭度在0.7—0.8之间。根据不同的坡度条件,使每亩保留油茶植株在74—111株。

3.2.2在清理林地,伐除老、病、残、劣及不结果的植株后,林中空地大于3m×3m的要进行补植。在6—8月份,选择两年生营养袋富宁油茶1号嫁接苗,苗高要在25cm以上,地径在0.3cm以上,挖50cm×50cm×40cm大穴整地,每穴内施0.5kg复合肥和10kg有机肥做基肥,栽植时要根舒、苗正、填土压实。每年在复垦、复铲、施肥的同时,对补植幼树进行抚育管理。

3.3及时施肥,提高地力

3.3.1长期荒芜的油茶林地,土壤肥力很差,地力衰退,必须有针对性施肥。秋冬以有机肥为主,春夏以速效化肥为主。大树、结果多的,多施,小树或结果少的,少施,立地条件好、生长势强的林分多施磷、钾肥,立地条件较差、生长势弱的树多施氮肥。

3.3.2施肥方法:在树冠投影内缘挖深20—40cm环状沟,将有机肥均匀撒于沟中,并与底土拌匀,再覆土。以后逐年更换位置,可适当加深和加宽施肥沟。追施化肥,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等,每亩可施用尿素15kg,磷肥5Okg或复合肥50-75kg。施肥原则:早春多施氮肥和适量钾肥,促进抽梢、发叶、壮果、保果;夏秋多施磷肥和适量氮肥,壮果、促进油脂转化和花芽分化;冬季多施钾、磷肥,固果和防寒。

    3.4修枝整形,优化树形

    3.4.1油茶喜阳,为保证充足的光照,树形以自然圆头形、自然开心形、丛状开心形为主。由于低产改造都是树龄在50年以上的老油茶树,其基本骨架已形成,显然无法按某一树形定位修剪,只能做到“因树修剪、随之作形”。为做到通俗易懂,使群众易于接受,特借鉴了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广南研究站制定的“三锯五剪”的修剪技术措施:三锯即锯除油茶寄生枝、锯除枯枝、锯除杂灌木;五剪即剪除严重的病虫枝、剪除枯枝、剪除交叉和重叠枝、剪除细弱枝、剪除地脚萌枝。当然,在实际修剪工作中还要注意疏除过密和旺长的枝条,以增大油茶树受光面积和营养的平衡。

3.5病虫害防治,确保丰收

3.5.1主要病害: 油茶烟煤病、油茶炭疽病,这是油茶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尤其是油茶烟煤病,它主要发生部位为油茶枝叶,危害特点是在枝叶表面形成一层厚的覆盖层,使油茶树光合作用受阻,生长衰弱,结果质量不佳。防治上,适当修枝疏伐,促进林内通风透光,为病菌生存、传播设置障碍,减少感染、传播的可能性;油茶林发生烟煤病后,夏季用0.3%波尔多液,冬季用3度,春、秋两季用1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炭疽病它的特点是危害期长,侵害器官多,在整个生育期,病原菌反复多次侵染油茶的芽、叶、枝、花和果实等,尤其果实危害最重,引起大量落果而减产。防治上,油茶炭疽病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病害、不能设想在短期内就可以轻易地消灭,需要注意防治策略。以林业技术措施防治病为主,配合其它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冬春季节,结合油茶林的垦复和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蕾及病果。对于林内的老病株,也应挖除补植,以免病菌扩散蔓延。此外,在果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可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春梢长出后,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托布津500-800倍液,以防止初次侵染。6-9月,特别是果病盛发期,每半月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液,连续三至四次。

   3.5.2害虫防治上,主要是根据不同种类使用不同化学药剂。油茶象甲病害尤为突出,它对油茶果实危害极大,其成虫把卵产在油茶果实内,使果实生长发育不良,或提前落果,或严重残缺。防治上,在幼虫未出果前摘除果虫,集中烧毁,可用敌百虫1000—2000倍液杀灭成虫。茶尺蛾,以幼虫啃食叶片的害虫,可将油茶老叶、嫩茎吃光。防治上可在垦复时除蛹、清除卵块等,防治幼虫可用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喷杀;茶梢蛾主要是幼虫危害叶肉和蛀蚀春梢,受害枝梢因守刺激日益膨大,造成养分、水分输送不畅逐渐枯萎而死。防治上可喷施敌百虫600—1000倍液或乐果1000倍液,杀虫效果良好。

5、小结

通过对这片油茶林的低效改造2年后,此油茶林的平均鲜果亩产量由原来的75kg/亩提高到140kg/亩,改造效果明显。总之对油茶低产林的技术改造必须得从全方面来进行,技术措施是保障其增产的先决条件,良好的维护与管理是实现增产的保障,只有在这双重保障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油茶林的高产出。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业厅编,《云南林业科技推广丛书-油茶》昆明,2011

[2]云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编,《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昆明,2015

[3]陈福,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广南,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