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网船会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江南网船会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蔡嘉晟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1300

摘要:文旅融合发展紧扣时代脉搏,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从而促进非遗保护工作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江南网船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其在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网船会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对比研究等方法,探讨了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产业优势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弊端,对未来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做出规划,希望对同类型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21)里提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发挥非遗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把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文化传统保护、文化根脉保持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船会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水上庙会形式和文化存在独特的价值,在文旅融合和促进乡村发展上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一、江南网船会相关概述

“网船会”是秀洲区唯一的水上庙会、本土文化资源。前来赶庙会的船只多为江南水乡渔家捕鱼的网丝船,素有网船会之称。又因活动是江浙沪三地渔民船民自发参加,又称“江南网船会”。这一江南民间自发的民俗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其规模、场面、人数在江南地区影响最大,同时也衍生出许多像打莲湘、挑花篮、扎肉提香、舞龙、舞狮、打腰鼓等原汁原味的文艺演出。2011年5月23日,网船会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江南网船会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景区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

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大运河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江南文化”和“水上庙会”为主题的旅游品牌日益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增强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和吸纳能力,经济持续逐步壮大。

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平均接待游客量为40余万人次,年平均总收入超1000万元,其中年门票收入约为650万元。近两年受疫情影响,2021年年接待游客量为20余万人次,年收入为700万元;2022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为2万人次,收入为194万元。

为加快网船会传承的发展步伐,提升景区形象,提供游客便民利民服务,近几年来实际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用于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2016年,塔区广场园路铺装、堤岸、影壁、景观绿化、亮化等改造及提升;香库及银库建造提升;刘王殿、佛像、牌匾、对联维护等油漆及亮化。2017年,通塔区道路改造、猛将殿屋面翻建、刘公舫修复改造。2018年,购置34客位画舫游览船1艘、十间头房屋维修改造、莲泗荡沿村级道路照明。2019年,景区沿线河道植物、道路二测绿化、亮化景观改造提升;购置旅游观光车2辆;刘公舫修复改造及亮化。2020年,刘王庙附属房改造;购置2艘34客位画舫游览船及14座观光车2辆,封闭巡逻车1辆,2轮电动车3辆。2021年,4A景区游船码头;4A景区厕所提升改造;4A景区停车场提升改造。

(二)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近几年,景区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和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以及邀请相关媒体现场采访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其中包括每年成功举办“中国江南网船会”,其影响力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栏目实地采访并刊登,把网船会的民俗文化和景区宣传到国外,以及嘉兴电视台的现场直播等,一直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积极参加国家、省旅游局组织举办的各类旅游交易会和促销会以及全国旅游日举行的大型宣传活动等。筹办并成立了网船会社团组织协会(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民间社团组织),真正做到挖掘、保护和传承网船会的民俗文化。

三、江南网船会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理念缺乏,品牌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江南网船会并不为大多外地旅客所知晓,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网船会文创品牌,缺乏丰富的营销手段,建设自我品牌意识较差。在旅游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简易单调的产物不足以使游客满意,没有购物的欲求,这会导致网船会旅游发展速度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旅客参观实践较短,不利于网船会长期发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力度差,没有深入贯彻网船会历史背景后的文化内涵。江南网船会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怀,但利用率较低,未形成统一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形象。

(二)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

网船会活动所在的莲泗荡风景区景区作为王江泾镇兼具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的旅游景区,每年游客大约有20万人次,但大多数游客属于香客,主要进行祭祀活动,停留时间不过2-3个小时。除此之外,莲泗荡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在很多个人或旅行社的旅游计划中属于一日游的简单自然、文化观光层面。所以很少有过夜住宿的游客,即使有留宿游客,景区周围的饮食、夜晚休闲娱乐服务设施亦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产品观光型为主,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不高,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所景区在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开发层次上亟需向更深更高层面的文化休闲旅游方向拓展。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非遗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地域性和群体性,中国有56个民族,可以说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史中都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这些就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最吸引受众和游客的地方。目前的现状是,网船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创新性不够,与时代缺乏密切联系,往往不能引起对游客的注意和兴趣。从历史的发展上看,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衰落乃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在于缺乏对群众的吸引力,从而就缺乏继承发扬的环境,自然就不能自觉地参与文化遗存的保护,继承和发扬往往变得非常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因而变成无源之水。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江南网船会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一)促进网船会非遗文化内涵和形式创新

第一,通过融入时代精神来提升乡村非遗文化的内涵,乡村非遗文化要保持感召力,必须要与时俱进,实现内涵的创造性转化。网船会活动的开展要坚持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社会公德、公民权利义务等融入乡村生活。第二,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形式创新,例如,通过新媒体、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创新网船会的宣传方式,增强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播力。例如,通过微信群、直播等形式进行线上宣传。

(二)依托网船会文化资源,树立旅游品牌

只有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特殊文化遗产创意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才可能吸引游客的兴趣。网船会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在旅游商品的创意开发中,可与相关文化创意企业或艺术院校进行合作,组织专家、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化会征集创意。由于旅游商品具有纪念性、艺术性特点,所在设计时要既能体现刘王庙历史文化和莲泗荡文化特色,又能与当代时尚审美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旅游市场需求,同时又融美观、品质、文化、实用为一体的文化创意旅游商品。

(三)加强与嘉兴区域内相似旅游景区的联动

通过加强各个文化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建立“大旅游”观念,实现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开发,变分散优势为整体优势,建立资源共享、连点呈现、串线成网的旅游格局。如将莲泗荡风景区与大运河旅游景区联动,通过联动,串点成线,可将网船会与嘉兴各非遗文化景区相结合。深层次开发,扩大非遗内涵,提高网船会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胜楠,江海旭.旅顺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20):48-50.DOI:10.13665/j.cnki.hzjjykj.2022.20.025.

[2]郝维国.关于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J].大庆社会科学,2014(03):45-47.

[3]别金花,梁保尔.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25(04):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