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教育促进法引领新时代优良家风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3

以家庭教育促进法引领新时代优良家风构建研究

田径

宿迁学院  宿迁市家庭家教家风研究中心  江苏省宿迁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分析论述,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指南。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拥有优良家风的家庭对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逐渐重视引导家庭教育的普及及家风建设。【1】[1]《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主旨是构建以家庭监护为主、国家一般监护为辅的未成年人犯监护体系,这就突显出家庭教育、优良家风引导的重要作用。其次,根据《民法典》的中的规定,家庭监护的职责主要包括抚养、教育、保护。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深入明晰家庭监护职责,进一步细化“抚养、教育、保护”,其中第16条、第17条分别从未成年父母和其他未成年监护人的角度,详细列举积极作为与禁止行为,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基本的方向。诚然,在目前我国社会实践中,一部分家庭还存在“养而不教、教而不当”这两种历史难题,究其原因是许多家庭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没有形成优良家风,又存在教育能力不足等老大难问题;而部分家庭虽然具备家庭教育意识,但是不能规划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内容,不能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进而导致存在教育不当行为【2】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意义

古往今来,中国人尤为重视家教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存在“天下之本在家”之说。纵观历史,古代宗族世家家风的传承离不开家训、家规,以及长辈的言传身教。笔者认为,“家训家规”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形式,属于家风的固定形式,以为后辈参照执行,系承接官学的重要纽带。[2]【3】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以家训为名的著述,此后持续不断,是我国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古代封建社会的衬托下,良好家风对后代发展的作用由为明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良好家风是古代宗族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按古代知识分类,其成文家训、家规分属子部儒家类礼教之属,与古代名门望族口传的不成文的家训家规,一同促成了家风的形成,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影响作用,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独特的家教文化。简单来说,古代宗族家训系以凝练的字句表达其家族的基本价值导向,家规则详细规定家族成员间的家庭关系与对外活动的具体行为规范,二者相辅相成,促使形成了家风。【4】[3]反观当代,考虑如今一家一户的不同生活习惯,鲜有存在成文家训、家规的家庭,寄希望与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的现象尤为突出。但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良好家风环境下成长的人,其往往具备良好的品德。习总书记曾在谈话中指出:“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从古代著名世家望族的家训中不难看出,好的家风十分重视培养学识和品德。古代世家在培养后代时,注重家学的传承,使家风得以流传。这一点在其制定成文家训、家规的行为中就可以体现。【5】[4]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可视为全国大家庭的家训、家规,已然从国家层面引领了“家风”建设。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新时代,家庭教育既已经脱离了私人属性,上升到国家和社会层面。通过国家成文法代为发挥“家训家规”的作用,因此,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优化家庭教育现状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形成良好的家风,进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促进法与一半法律法规不同,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当中,为每一个家庭形成优良“家风”奠定了基础。【6】[5]《家庭教育促进法》要求,在家庭教育的内容里,强调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向善、遵纪守法,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要求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及其全面发展,尊重其在家庭事务中的意见,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其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要求家长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依法履行好家庭教育职责等等,不难看出,《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教、家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下一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代优良家风构建

(一)从家风形成方面来看

笔者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长辈尤其是父母应当积极参加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主动与学校、老师进行合作和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孩子思想、品行、习惯出现偏差时,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了家庭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同时列举了可供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援用的科学家庭教育方法,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从正面进行引导,对目前社会生活中,部分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错误方式作出了规定,通过国家强制力,减少部分父母及监护人存在的不科学教育行为。

【7】[6]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并不意味着国家将家庭教育这一家庭内部的事情剥离掌控。而是在充分尊重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家庭教育自主权的同时对父母等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引导,告诉其应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如何教育才能将其培育成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促进法》在第16条、第17条列举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法。这对形成优良家风具有指导作用。

(二)从家风教育指导方面来看

笔者认为,良好家风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给予的家风教育指导。在社会中,存在老干部、老战士、老教授、老教师、老模范等单个家庭可能不能具备的优秀资源,因此组织上述“五老”开展弘扬家教家风的宣传活动、宣传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形成优良家风,对各个家庭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良药。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发挥社会中“五老”的宣传优势,深入开展相关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可以很便捷的将“家风”与“社风”紧密结合起来。【8】[7]比如,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红色教育传统,在红色教育过程中,结合家风建设宣传,通过读书、征文、演讲、展演、电视、广播等家长与孩子能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传递红色家风故事,引导孩子在学习我国革命历史的同时,理解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其学会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其次,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家庭教育、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以道德修养养成活动为抓手,通过教导孩子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帮助其形成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重视发挥社会中“五老”言传身教的作用,以“五老”家风建设为典型,宣传其优良的家风、家教、家训,以点带面,多点开花,共同促进社会热潮的形成。最后,可以搜集、整理古今优秀家风文化,将家训、家规编印成书籍,刊印发表,或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优良家风。【9】[8]各地教育、妇联等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凝聚专业力量,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走向专业化。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逐步形成家教公益服务品牌,推进城乡区域家庭教育协调发展。针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建议通过互联网开展“云沟通”,组织家长与老师线上座谈,对目前网络上课方式下,孩子学习效果及时把控。对于涉案未成年人,应当在进行预防性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五老”帮教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支持。

(三)从家风教育监督方面

笔者认为,在家庭教育失职、不当时,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情况下,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不履行家庭教育的义务或者故意、重大过失导致家庭教育不当时,及代表着其监护职责出现了问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国家对该部分父母及其他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干预,对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进优良家风建设以及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十分必要。【10】[9]为保障其力度,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中小学校等部门、组织、机构,在发现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时,必须采取力所能及的合理手段。只有通过广泛而又深刻的监督,才能引导存在问题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或者错误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难以挽回的后果,才能让他们主动进行自我反思和改变。

三、结语

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风,可以培育我们健康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系属于我们的基本逻辑思维。我们要引导家庭积极培育良好的家风,以优良家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创新进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J].中国火炬,2022(01):24.

[2]吴正帅.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J].甘肃教育,2022(09):1.

[3].传承家风家教[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2):129.

[4]朱云叶,姚玉香.中国传统家风的核心意蕴及传承方式[J].教育观察,2021,10(43):76-79..

[5]李佳莹,和静.血脉相承的根——从寻根之旅看家风传承[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05):78-80.

[6]康丽颖,李媛.家庭教育当合“规”合“道”[J].人民教育,2021(22):31-34.

[7]韦宁.用好“促进法” 提升家庭教育核心力[J].家长,2022(04):13-14.

[8]胡珊.文明传家久 家风继世长 宁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综述[J].宁波通讯,2021(22):12-16.

[9]尤梦瑜,赵雅婧. 修身立德重家风 久久为功塑清朗[N]. 海南日报,2021-10-22(A07).

[10]王东兴.新时代家训家风建设的根基与路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5):115-118.


注:作者姓名:田径,宿迁学院,商学院,副教授

[1].创新进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J].中国火炬,2022(01):24.

[2]吴正帅.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国事”[J].甘肃教育,2022(09):1.

[3].传承家风家教[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2):129.

[4]朱云叶,姚玉香.中国传统家风的核心意蕴及传承方式[J].教育观察,2021,10(43):76-79..

[5]李佳莹,和静.血脉相承的根——从寻根之旅看家风传承[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05):78-80.

[6]康丽颖,李媛.家庭教育当合“规”合“道”[J].人民教育,2021(22):31-34.

[7]韦宁.用好“促进法” 提升家庭教育核心力[J].家长,2022(04):13-14.

[8]胡珊.文明传家久 家风继世长 宁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综述[J].宁波通讯,2021(22):12-16.

[9]尤梦瑜,赵雅婧. 修身立德重家风 久久为功塑清朗[N]. 海南日报,2021-10-22(A07).

[10]王东兴.新时代家训家风建设的根基与路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5):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