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基于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董晓松

化州市第三小学  525100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意识,如今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也致力于开创更新颖更优秀的教学方法,科学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能够逐步完善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树立正确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带来的乐趣,从小养成追求进步创新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兴趣培养;思考创新;学习氛围;科学实验

引言:小学科学设立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形成一定的科学基础以及科学素养,通过观察研究,一个人在成长中最早所表现出的兴趣爱好可能会伴随着他一生的发展,这是小学科学设立的原因之一。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乏味,重点通常被放在学生考试的分数上,高分成为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使得学生眼里只有分数,缺乏思考和创新的思维。改变这一状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思维,成为当今小学科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国家推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小学科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分为课堂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课堂知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实验教学则着重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两者相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小学科学对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早期认识科学技术、树立正确科学观的启蒙课程起到了关键作用,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这时找到一个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1.  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出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学习是相当漫长的过程,这其中伴随着枯燥与乏味,但学生在对科学产生兴趣后,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提升,并会乐此不疲地探究所学知识的内涵原理,这是小学科学教学所要达到效果。但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后天进行培养。在科学教学课堂中需要激发和引导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的兴趣。有实验者将两门实验课程分为单独实验和分组实验,并对不同课程学生的实验状态进行了比对后发现:单独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只会与其他学生对比谁能够更快地获得实验结果,却忽略了实验完成后所展现出的结果以及这次实验背后的意义,不同的是进行分组实验的学生,不只是与其他分组进行速度上的比拼,也会在小组合作实验中提出各自的意见,提出自身的见解,每个学生的参与感都大大提高,学生享受的也不再是完成速度带来的成就感,而是分组合作完成实验的自豪感。在两次实验进行过后,实验者对学生希望继续开展实验课的学生数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分组实验学生愿意上实验课的数目远远超过了单独实验学生愿意上实验课的数目,分组实验的学生也更乐意在课后自觉学习,并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这项实验的结果表示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获得不同的学习结果,作为教师应当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学爱学的科学学习习惯。

2.启发思考,引导创新

人类是善于思考的动物,从钻木取火到现如今一个个文明成果璀璨登场无一不是人类思  考所带来的产物,思考使整个文明不断向前开拓,也使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在遇到问题时不轻易寻求别人的帮助,而是通过自我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本,独立自主将问题解决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未来以及自我独立性的发展有着非常巨大的助益。在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做实验前会设定一部分的思考时间,用于学生思考实验中的科学原理,但部分教师上课时,只会给出相当短的一段时间供学生们思考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设定的思考时间过短而中断思考,学生也会因为自身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思考中停滞不前。小学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合理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讨论,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所需要的工具,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更快思考讨论出答案者会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进行思考。相反的教师若是过早地揭示答案,就会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过程,缺失思考的能力,学生在不参与思考的情况下也会得到收获,无疑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未来也会缺乏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后,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这次实验所了解到的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还可以用到哪些地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在科学的海洋里为学生打下思考和创新的基础。

3.打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则受到坏的影响。所以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为学生塑造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导,鼓励学习优异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同样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科学兴趣进行启发。教师在对整个班级进行分析为整个班级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学生们开辟出科学的海洋。   比如教师在教学《电能产生热能》这门科学课时,实验要求学生使用铁丝将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正确的连接操作,连接完成后亲手触摸铁丝,并体会触摸后的感受,但一节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并不能让学生明显的感受,教师在观察到这个情况后应该立即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科学讨论氛围,即使是对科学兴趣不深的同学,也会被班级里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进行学习,在学习氛围的带动下,加之教师的细心教学,学生们也会得出结论:连接的电池节数越多,铁丝产生的热量越明显。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带动,实验参与感大幅增加,学生在往后的实验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整个过程。所以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互相帮助中得到不断地提升,在思考讨论时产生碰撞的火花。

4.科学不是书本知识,是实践结果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科学研究进行细致的书面知识讲解,却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科学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纽带,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一个学期下来学生能够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次数寥寥无几,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部分的科学知识并不是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就能够使得学生清晰明了地理解其中的内容,科学教学是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验相融合,学生的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兴趣将会不断提高。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那么科学实验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最重要的一环,同时科学实验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往往比书本知识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优秀的科学素养,均是实验所带来的结果,实验对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结束语

小学科学教育所培育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将会陪伴学生一生,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为学生营造科学氛围,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要自我思考,探索出更多的教学方法,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沈慧娴.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30):99-101.

[2]夏佳妮.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策略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2,(06):28-30.

[3]陆伟.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1):47-48.

[4]方华.浅谈基于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