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在超声诊断科候诊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老年患者在超声诊断科候诊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曹遥遥1  ,田占瑞2

延安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陕西 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在候诊超声诊断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表现,并针对此情况探究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从2020年7月到2022年6月在我院超声诊断科候诊的老年患者中,选取3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用专业心理量表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记录相关数据。之后,针对他们的不良心理,展开针对性的护理,然后观察他们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再次用专业心理量表进行测评,分析数据的差异变化,了解护理成效。结果:经过沟通交流,发现这些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急躁、焦虑、恐惧、担忧、悲观等,用专业的心理评估量表的测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在针对性心理护理之后,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心理评估量表的数值大大降低,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比较表现了很大的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诊断科候诊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多留意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实施人文化关怀,以人为本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超声诊断科;候诊;老年患者;心理特征;护理对策;效果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7月到2022年6月在我院超声诊断科候诊的老年患者中,选取3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区间在56-75岁,平均(65.24±0.71)岁,均能够正常交流和沟通。

1.2方法

由超声诊断科的分诊护师来展开对患者的调查,首先要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安排他们排好号之后,在候诊的过程中,和患者或者家属进行详细交流,对患者的病情有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分析他们所存在的不良心理。最后,根据所培训的知识,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帮助他们有效疏导这些负面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数据的记录、分类、整理和统计工作。

(一)对患者这些不良心理的诱因进行分析

(1)患者自身或者家庭的因素。一方面,一些老年患者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如果病情比较重、 发病急、没有确诊,心里不踏实,就会变得急躁、焦虑、恐惧等。有的老年患者因为年龄增长所带来的焦虑,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从而容易引发过度担忧的情绪,形成了悲观的心理。另一方面,家属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担忧,产生的一些紧张心理,他们的这种情绪也会增加患者自身的焦虑恐惧,产生连带影响。而且,如果疾病花费过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也会增加他们的不良心理反应。(2)医院、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超声诊断科负责着整个医院、各个科室的全部超声诊断工作,大量的患者涌向这里,给科室工作带来了极高的工作量,护理人员每天接待大量患者,忙于安排患者的候诊和指导,难免无心顾及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老年患者指引上照顾不周,或者对他们的问题没有及时解答,这样也会增加老年患者的焦躁情绪。此外,超声诊断科的日人流量大,患者都聚集在这里,因为人员嘈杂,不同患者的素质水品不一,增加了候诊区环境整体的紧张氛围,这也影响了老年患者的心理。此外,因为候诊人数多,候诊时间的长短也跟老年患者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联,如果候诊时间长,患者的心理相对来说就会更差。

    (二)老年患者的心理针对性护理对策

    第一,对超声诊断科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老年患者的一些普遍心理特征,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第二,要从着装、语言、态度等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提升,着装得体、态度温和、语言柔缓,建立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良好印象。老年患者的听力、理解能力等都有所下降,因此,在和老年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合适的语速和音量,耐心、细心为老年患者进行答疑解惑,有助于稳定他们的情绪。第三,对候诊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保证足够的座位保证患者的休息,还可以将老年患者的候诊区和其他患者区分开来,为老年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候诊环境。第四,在老年患者来到候诊区后,分诊护师要立即上前迎接,询问他们的需求,一对一为他们进行排号服务,并安排他们在候诊区休息等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极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疾病的初步状况,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积极的话题来引导患者,带动他们心理的正面性。对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当下的医疗政策,向患者讲解一些优惠方案,降低他们的经济压力。同时,护理人员要动员和鼓励家属,让他们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减少对患者心理的不良影响,同时共同来鼓励、关心和支持患者,推动患者心理的良好态势,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高效完成超声诊断检查。

1.3观察指标

(1)统计出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征,记录下相关数据;

(2)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专业的测评,评分依据为SAS、SDS专业量表,记录下相关数据,观察护理前后这些数据的变化情况,如果数据降低,说明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了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并统计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0.05,就说明两组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参考价值。

2、结果

2.1 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特征统计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大多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比如急躁、焦虑、恐惧、担忧、悲观等,占比都超过了一半。

表1 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特征统计结果

急躁

恐惧

焦虑

担忧

悲观

21(58.33%)

20(55.56%)

25(69.44%)

24(66.67%)

26(72.22%)

2.2 护理前后患者主要负面情绪的变化差异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属于较高的水平,负面心理表现显著。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说明负面心理得到了有效的疏导,护理前后的比较除了明显的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 护理前后患者主要负面情绪的变化差异对比

时间段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36

67.24±2.84

68.03±2.95

护理后

36

32.51±1.62

33.17±1.69

T值

-

13.285

13.594

P值

-

<0.05

<0.05

3、讨论

在医院各科室中,超声诊断科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超声影像学技术的巨大发展进步,已成为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超声诊断科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窗口之一,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超声诊断科的老年患者也逐渐增多,因为老年人生理、心理的阶段性特点等因素,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量更大、难度更高。老年患者在候诊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这些负面心理不利于正常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能激发护患矛盾。因此,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为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赵昕. 老年患者候诊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016):317-318.

[2]靳海燕.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要点[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4):2.

[3]赵晓玲, 左思阳, 闫瑞玲,等. 超声检查候诊军队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研究[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7, 38(7):3.

[4]路华.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特征与护理策略[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000(009):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