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中国结》----------跨学科教育实践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9
/ 2

《红红的中国结》----------跨学科教育实践案例

周美君

工作单位:青岛市北区实验小学 山东青岛 266000

最新颁布的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要“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深化教学改革,结合学校跨学科课程实践研究成果,近日,我和学生们上了一节特别有趣的课。在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徜徉在作家对祖国深深热爱的美文里,用最近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本节课的实际问题,还带回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这节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融合了本学段多个学科的知识,由红红的中国结为主题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它是对跨学科课堂教学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一、学科融合理念下的课堂实践

1.精心准备。

上课之前我们提前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全班同学划分为7个小组。小组每个成员领取了一份探究任务,由组长进行协调安排。具体包括:查阅中国结的历史、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搜集中国结的图片和实物、准备制作材料。在元旦即将到来的浓浓节日气氛中,我们展开了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满怀期待围坐在桌前,学习兴趣很高。

2.有效实施。

开篇在浓厚的节日场景画卷中缓缓展开。大屏幕上一幅幅人们欢庆春节时的热闹场面,喜庆的装饰品高高悬挂。我们一起从了解中国结历史文化开始了中国结之旅,由两个小组承担此环节的内容介绍。其中一个小组给大家讲了中国结的名字由来、发展历史,另一个小组结合图片给大家分种类欣赏了样式繁多、丰富多彩的中国结。结合同学们的介绍,教师呈现历史名画中的结艺制品和结艺工艺品的图片给同学们对中国结造型演变进行了补充。虽然二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给大家介绍的过程中,他们一点点积累起探究、合作的经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自信。

中国结的美和它的吉祥寓意深深吸引着同学们,大家面对桌子上的红丝线跃跃欲试。这时,我们融入数学上刚刚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让同学们自己解决制作中国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例如,全班42名同学分成7个小组,每组有几人?有三种中国结,有的串有两枚铜钱,有一个穗穗;有的三枚铜钱,有一个穗穗;有的有六枚铜钱,两个穗穗。接下来按小组领铜钱和穗穗,这三种分别要领多少枚铜钱?多少条穗穗?面对现实的问题,同学们积极讨论起来,很快各个小组就派出代表来领取制作用品,并和大家分析如何算出的所需数量。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被突显出来,同学们纷纷感觉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大部分同学根据示范和制作说明的步骤完成了中国结的制作,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和评析。接下来,课件出示的纸艺中国结又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别样的材料和制作方式让同学们惊叹,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最后,散文、诗歌中的中国结故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结特别让人喜爱的原因。短文虽然都是围绕中国结而写,但实际上深刻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那份深深的热爱。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它在学生心中从此刻起不仅是喜庆的标志,还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每一个中国人心连心团结在一起。

3.解读评析。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生长的条件。跨学科教学跨越学科界限,把各个方面的课程融合在一起,构建有意义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在开阔的学习领域中习得生活中的知识与技能。

深度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知识,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情感。

在这堂课上,同学们不仅对相关社会历史文化进行了探究,而且将已有的数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创造性的解决了新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

二、跨学科教学策略思考

在跨学科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走过弯路,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有诸多困惑,同时也在思考和研讨中有很大收获,并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

1.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探寻学习主题。

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跨学科教学往往借助生活情境设计生活化学习主题,还原知识的背景,使其具有生动性、丰富性。我们将课程内容放在生活化的主题情境中呈现,主题的设计基于对本年段各学科教材的分析进行,使跨学科的各部分内容与真实学习情境相融合,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最佳的生活情境,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以作品设计为主线,探索运用知识。

跨学科教育往往创新融合多个学科知识内容,借助作品设计这一载体进行学科融合教学较好的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学生以作品设计为目标,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本节课我们就以中国结的制作为主线,从多个角度探寻其象征意义、文化内涵、美学价值,并借助中国结这个载体在多个学科中深挖教材中与之相关联的知识性内容,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实践、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进行讨论、演算、设计、观察等学习活动,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创造性运用知识的社会性能力。

3.在总结反思中提升,促进知识系统化。

将主题学习的相关内容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再次回到抽象知识的层面,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环节可以由教师进行总结,也可以采取教师指导下学生小组合作汇报等形式进行。通过总结,学生进一步提升对跨学科知识的认识,将知识更好的吸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建构。

在教学中,学生从数学角度解决制作中国结的问题,密切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文学欣赏中提升对中国结文化象征意义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制作中国结的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小组协作中懂得了共同配合,感受到伙伴之间一起合作的快乐。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情感。

跨学科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更符合他们认知的教育形式,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开阔视野,以更广博的胸怀面对教育,不断提高着自己的专业素养。课堂中,学生们手中扬起的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心中漾起的是浓浓的中国情,收获的是一份融合科学与人文的综合素养。

周美君(1984.12),女 汉族 山东青岛人,硕士,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科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