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情况下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极端天气情况下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的思考

刘国安

天津市东丽区应急管理事务中心     天津   3003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极端天气影响范围广,次生灾害多。在城市,暴雨洪水造成道路积水、地下空间进水、电力通信受损,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农村山丘地区,极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由于基层人员转移、抢险救援难度更大,往往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随着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高,未来极端天气可能会越来越多,重现期将大幅缩短,应对极端天气将成为防汛抗灾工作的重要战场。

关键词:极端天气;防汛抗灾;减灾

引言

我国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发生气象灾害,近年来,我国的暴雨暴发力较强,导致很多地区都遭受了暴雨的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很多地区都十分重视城市防汛抗灾工作。

1存在的突出问题

1.1防洪排涝工程存在短板

在应对极端暴雨洪水时,防洪工程能否正常发挥效益非常重要,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防洪工程现状,还明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相匹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整体防洪能力还不够强,城市化和城镇化的进程,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部分工程规划引领不到位,设计标准不高,没有把极端气候变化的风险考虑到基础设施设计施工中,而大工程相对集中,但覆盖面有限,不能满足抵御极端天气情况下的洪涝灾害。再加上已有的水利工程日常监管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工程效益大打折扣。比如随着城市大开发,城区河道、内湖等水体被填占挤压,导致对洪水的自我调蓄能力下降,城市内涝概率大大增加。

1.2防汛预案修订滞后

在制定出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后,经过实际运行,出现一些与自身不符的内容需要及时修订。补充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汛期调度运行计划,营建一支分工明确、反应迅速的抢险队伍,在标准洪水内或遇超标准洪水时,根据防汛应急预案,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及时修订防洪预案恰恰是防洪工程所忽略的。

1.3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薄弱

我国全民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普及率总体不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相对薄弱、存在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自救互救能力不足,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儿童多,正确应对、科学施救能力不强,一旦面对极端天气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灾时施救和灾后稳控难度增加,容易发生次生灾害。

2对策及建议

2.1积极开展洪涝灾害的抗洪规划

积极对洪水灾害风险评估进行全面分区。需要充分了解洪水灾害的主要分布特征、发生规律和原因,积极开展洪水灾害调查,针对城市分区风险、城市洪水灾害风险,暴雨、冰雹和闪电灾害,需要及时做好重要预防工作。并且对的灾害进行规划,着重做好防汛减灾建设工作是防汛工作的基础,其中需要保证物质充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防汛工程建设,夯实基础,确保相关的灾害得到防范。针对无法控制的洪涝灾害,也要做好处理和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在基础防汛抗灾工作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严格把控重点的防汛工作环节。特别是针对灾害多发的地区要采取灾害的防范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真正意义上提升城市防汛抗灾能力。同时,建设相对的防汛机动抢险队,这样能够充分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2.2强化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建设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监测预警赋能,着力解决雨水情站网布设稀缺,数据传输和报汛手段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差等问题,力争在预测预报时效性、落点准确性、强度大小等方面寻求突破,为防御极端暴雨灾害赢得先机。

2.3全面提升防洪调度水平

首先及时修订防洪预案,防洪工程的条件、设施、规模和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的防汛演练也暴露出自身的防汛缺陷,根据防洪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对原有的防汛抢险预案进行修订就显得十分必要。修订后的防汛预案一定要符合防洪工程自身特点与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切不可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其次,建立健全洪水预报系统,自动采集上游河道水文数据,结合天气预报,对上游入库流量进行科学分析,对比历年防洪工程防汛数据,快速生成一套洪水预报方案,以供防指会商决策参考。最后,逐步完善防洪工程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合理配置整合防洪工程内各部门资源,加强水利系统信息化顶层设计,实现信息共享、规范管理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建成具备主动高效防御洪水能力和办公自动化的智慧水利运行体系,最终达到防洪科学调度的目的。

2.4完善气象的监测体系

气象部门必须增加资本投资,积极引入暴雨、闪电监测系统并将其安装在重要城市和大地区。为了提高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服务质量,首先,需要气象服务人员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增强相关的观测效果,同时能够增强农业气象服务观测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其次,在使用自动化的地面观测和自动化的高空观察后,许多气象观测工作逐渐趋于智能化,要求气象观测工作人员转变工作理念,学习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操作设备,使各项数据信息都能够保持精准度。同时,气象观测人员要锻炼创新性的思维,确保自动综合观测业务系统的技术性能,加强技术人员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最后,需要相关部门制订合适的气象监测应急方案,保证气象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需要具备全局的眼光进行统一指挥,做好前期的掌控能够体现出防汛抗洪工作的精准性,进行精准化的统一决策和部署,结合当地所发生的洪涝情况着重做好指挥系统的完善和优化工作。合理配置人员、物资、机械,实现最优化的组合,提高防汛减灾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统一领导、全面管理、紧密配合的原则,以确保防汛减灾工作在统一的部署下的有序开展。

2.5优化防御应对机制

建议进一步优化应急响应、叫应提醒、应急指挥等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将气象暴雨红色预警列入防汛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并视情况逐步提升响应级别。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后,要主动开展电话叫应服务,提醒督导做好应对防范、组织部署工作,做到有叫有答有响应,形成工作闭环。同时,要构建强大的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单位之间要高度协同配合,履行好部门防汛职责。

2.6加强暴雨抗洪技能的培训

对于暴雨和洪水的发生,必须提前制定防御计划,以确保防洪和救援工作得到保障,从而作出防洪当局的决策,加强对防洪和风险救灾人员的培训。将科学部署与广泛的救援工作相结合,以确保重点保护项目的安全运行,避免出现伤亡人员,并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结语

我国极端天气防御工作任重道远,上文对极端天气应对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自己的思考,后期还需要广大防汛工作者和专家对新形势下的防汛抗灾工作体制、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建设、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响应机制等持续不断地开展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夏军强,董柏良,李启杰,等.近年城市洪涝致灾的水动力学机理分析与减灾对策研究[J].中国防汛抗旱,2022,32(4):66-71.

[2]杭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加强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应对工作若干措施的意见[R].2022.

[3]徐少军,江炎生,江浩,等.湖北省随县柳林镇“2021.8.12”洪灾调研与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22,32(2):54-58.

[4]张书函,郑凡东,邸苏闯,等.从郑州“2021.7.20”暴雨洪涝思考北京的城市内涝防治[J].中国防汛抗旱,2021,31(9):5-11.

[5]雷宇宽,成家英,游文斌.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重庆市防汛抗旱工作经验[J].中国防汛抗旱,2022,32(5):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