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张泉

单位:温州市瓯海区景山小学

摘要:中国是一座有着上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是全球四个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进程中,中国民众对思想道德的要求和对法制的建设始终没有停止过,并对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一直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日益提高,百姓民众生活物质要求也日益提高的情形下,要贯彻生活物质和精神状态活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发展方针,就需要从学校基础阶段入手。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道德和法制是学校时期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可以矫正学生错误的行为,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格。作为学生教育者,必须把道德与法律视为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课程,并以基础素质为依据,积极开展学生道德与法律课程。

一、小学品德和法律的教学研究的内容必要性

立德树人、以法教育,要求小学教师高度注重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小学生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学生的发展又关乎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围绕着立德树人、以法教育进行小学生美德和法制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具体包括:首先,中国是个依法治国的国家。"依法治国"的理念起源久远,在中国古代,历代企业管理者们就十分重视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实现的我国治理,而历史上韩非就最先提倡以法制思维,促进国家文明。如今,教师所指的依法治国已经被冠以了特定的时间含义,在新时期历史背景下,所谓依法治国就是用法制规定社会人员的活动范围,把整个国家管理在特定的法律体制之内,以保障人民个人的实际权益。对中华民族来说,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腾飞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法治也为我国的发展与壮大,开拓了崭新的发展道路。依法治国是对中国宪法和法律权威性的承认与尊重,与依法治国相对应的就是人治。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权益,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法治社会强调人民有法可依,并以此为法律基础。立法机关在依法治国进程中,扮演着起草法规的关键作用,而地方政府机构则要依法行使地方政权,并在执法工作中坚决依据宪政和各种规章办案。第二,立德树人、以法教育、提升学生美德和建设法制教育课堂的过程是个漫长的历程,小学生并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历程中,学生不但要提升自我意识、认识自己不足,更要与人沟通交往,逐渐形成自己完善的品格。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措施

(一)深化道德与法治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国家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生命素质,但违法行为的事情屡见不鲜,这种违法行为情况严重限制着法制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违法行为事情频频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没有制度教育和法律意识淡漠是导致违法行为事情频频出现的一部分因素。所以,要实行依法治国以及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加强小学的法律能力,小学教师必须加强法制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能力。邓小平同志曾于一九八六年指出要在中国培养公民法制观念,只有让学生认真地了解法律,学生才能够比较主动地去捍卫法律的权威。思想道德与学校法制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认识,充实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而建立良好的法律人生观。综上所述,随着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思想道德和法律在教师的生活中起到了日益重大的影响,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教学,推进学生的健康成才。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

多媒体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学校语、数、英等基础课程的课堂上,近年来,多媒体也被广泛运用在了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上,而且成效越来越显著。该信息技术的问世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许多老师们在掌握多媒体之后,便将它视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要辅助工具。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们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养成道德教育、思想品质和法律意识。而教学态度也是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学生,他不仅在教学衣着方面干净整洁,更是在教学态度方面做到了得体、有礼仪。一切的知识都要用来实现学生行为的改变,所以,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就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情况,做到立德树人。

(三)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求老师采取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深入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去,道德与法治的工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与了解。榜样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老师要给学生讲述几个典型事件,同时结合周围的优秀事例,使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使学生逐渐在心中建立起自身的楷模与偶像,通过榜样的影响力来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意识。老师们创造的模范一般都有着崇高的道德,这些模范也曾经赢得人民的称颂,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教师保留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当前正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社会正在不断变化,社会情况也日益复杂,教育好坏难辨,真伪难析。因此,小学教师们必须把立德树人思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提上日程,为中国在现代社会的成长奠定了强有力的人才后盾。

(四)立德树人,调整教育目标

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调整立德树人目标。而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调整通常体现了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与计划性。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调整,主要具体有以下几点: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转化为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在实施立德树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的社会公德意识。现代人的心理。培育学生的合作当代艺术精神,使学生形成了公平竞争和协作的意识。

结束语:

新课改促进了品德与法制教学的提升,学校品德与法制教学也达到了相应的成效。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们逐步建立起了正常的"三观",心灵上也显得越来越成熟。而小学教师也把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任务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而培育了学生们快乐的情绪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2017(6):49.

[2]王雪晴.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教育科學(引文版),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