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吴建生

晋江市首峰中学    362246

摘要:教师是推动课程改革的落实者,要结合实践,不断创新,重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提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师要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要重视教学创新,从实践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训方案,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状态投入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模式,减少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在授课时仍然遵循原来的教学理念,运用教师全程讲解的授课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导致课程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全程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顺应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师要做好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学生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难以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无法完成。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教学模式。而学习的过程是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改革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场景,构建数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要让学生转变对数学的错误认识,缓解学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实现高效的学习,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积极性低下的问题。例如,在讲“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计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以趣味数学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事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赛。A小组提出问题,让B小组来回答事件发生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接着让B小组来提问,A小组来回答,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互动,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提出质疑后进行探索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倾听,不要置之不理,对于一些学生错误的回答也要给予其肯定。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索。例如,在学习分式的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定一个式子是否是分式?分式有哪些特点?分式和整式有哪些区别?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课本当中去寻找答案。初中生在学习时对认知冲突会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如果在学习中出现理解方面的冲突就会产生疑问,教师要发挥认知冲突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学习。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提出问题: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也是全等三角形吗?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困惑,进行探索学习,说出自己的观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评价发挥作用。如有的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考虑不全面,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勇气,同时也要委婉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工具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建学习氛围。随着教育的发展,许多教师开始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组织教学活动,而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教师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不能只重视教学工具的外在形式,还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比如,在讲尺规作图时,现场演示效果会更好,如果采用电脑演示,反而会产生不真实的效果,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课件制作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件中不要加入过多嘈杂的画面和声音,以免分散初中生的注意力。应根据年级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初一课程教学适当的增加一些动画,增强教学课件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则不必注重这些外在的形式,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习题解答的规范步骤,在计算过程展示环节要一步一步呈现出来,不能直接给学生呈现出最终的答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期,在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时会比较吃力,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解决初中生遇到困难就退缩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共同解决数学中的难题的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合作。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层层深入探讨,共同进行知识的探索。在分组时可以把成绩较好的和成绩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把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分为一组。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让学生互帮互助,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任务,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保证学生进行一番探索学习后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如果问题过于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也不能发挥问题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把控问题难度。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探索和成长给予肯定。还要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式,追求更高的目标,使数学课堂始终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嘉良.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7):82.

[2]孙红娴.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9):316-317.

[3]林永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20,27(13):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