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后疫情时代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肖芳芳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建设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疫情防控背景下,以班级建设为切入点,以学风建设为导向,从构建育人机制、建立班级制度、开展班级活动等角度出发,探索新时代学风建设的对策,将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起到重要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疫情防控、学风建设、大学生

一、引言

2020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组织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线上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面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性,班级作为学院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学院的管理工作多数是通过班级来传递信息和采取行动。

二、 构建育人联动机制,合力建设良好班级氛围

2.1 密切联系家长

新生入学后前半学年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和班主任需要提前了解新生家庭信息、兴趣爱好,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并建立家长群,分享学生成长和进步。针对学习生活模式的转变,辅导员应发挥好主导作用,对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谈心谈话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辅导员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络,沟通反馈每位学生在校表现及情况,增进家长对学生变化的了解,更好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2.2 加强师生互动

学风和教风之间相互密切关联,教风建设是学风的基础和前提,学风建设也会影响教风建设,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在高校学风建设的骨干带动示范作用。疫情期间,线上课堂师生通过屏幕进行教学,双方情感沟通较少,无法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及时有效地答疑解惑。因此专业老师要不断创新拓展互动教育方式,提高课堂学生参与频率,充分发挥线上课程教学的优势。利用现代化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采用在线抢答、头脑风暴、小组互动等灵活多变的线上课堂互动体验方式。专业老师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打破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模式,将学生分组展示相关课题,使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加强自我锻炼,教师可点评反馈每组的表现。

2.3 发挥班主任作用

班主任是一个大学班集体直接的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要纽带。班主任抓住新生入学的时机,让学生对新的大学生活有全面清楚的系统了解,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充满对大学生活的期望,但很难立刻的适应。他们不能在心理、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及时完成向新身份的转变,甚至产生一些厌学情绪,放弃人生追求。班主任抓住新生入学的机会,引导学生走向正确健康的大学成长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通过组建良好班集体,确立全班共同努力的目标,激励全班学生共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班主任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一些落后的学生,给予悉心指导教育和热情鼓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优秀的同学,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表扬。

三、完善班级制度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3.1 建立班委的选举和工作制度

大一新生思想活跃,个人意识较强,更多想要展现自己。班级作为一个基本组织单位,其需要有效、可运行的制度作为保证。制度能够确保班级正常运转,形成班级集体意识。班级建立之初,要合理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好引导工作, 通过制定班级的班委选举、工作安排等制度,协调好学生内部关系,为建立良好有序的班级风气打下基础。班级在入学建立适合自身的班级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内化为每位班级成员的自觉行动。

3.2 完善课堂考勤制度

定期检查班级线上上课出勤情况,每周随机进行抽查,发现学生问题,及时有效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课后找逃课学生谈话,了解其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并督促学生按时上课。督促各班学习委员认真考勤早读和上课的情况,出现违规现象及时上报,保证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学院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管理,定期公示违规学生名单,对相关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

3.3 完善班级学习模式

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建立班级成员学习成长档案,记载着学生成长的足迹,精准掌握学生现实表现,让同学们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班级内部定期开展学习分享会,分享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成长。班级内部开展自主性学习,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分享阅读、学习交流会、读书展览会等,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使学生共同进步。同时,班级建设情况与个人学习成绩、活动表现、思想动态等挂钩,将学生的个人发展融合到的班级成长共同目标之中。

四、开展主题班级活动,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4.1 丰富班级活动形式

班级活动是大学校园生活的基本形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班级集体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加知识储备、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自身能力。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比赛、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生动有效的活动,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种活动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同学们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加彼此的感情沟通,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向班级集体目标更进一步。

4.2 树立班级学习典型代表

每个人有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学院以班级为单位,每学年评选出优秀班集体、优秀同学,树立典型示范标杆,向同学们传递榜样的力量,推动班级良好学风建设。树立典型事例之后,用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手段深入宣传,并深入挖掘其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事迹,从而使学生在成长的路上自主思考与成长,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化,以学院大三考研的班级为例,班里有同学是国奖获得者,积极准备考研,一并带动周围同学的热情,直接影响班级考研率,促使班级多数学生考上研究生。

4.3 打造宿舍文化氛围

关注学生宿舍。疫情形势下,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他们的日常课堂学习,休息生活和休闲娱乐都离不开宿舍。除了班级同学,室友是她们相处最多的人,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在寝室内表现得更加真实。宿舍的优良风气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寝室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对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关注班级重点群体,推进班级均衡发展

5.1  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我校是农科类院校,学院以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等专业为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较多。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难题。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更不能形成优良学风。作为一名辅导员,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补贴,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的困难,建立自信心,积极应对生活的压力。

5.2 关注心理障碍学生群体

长期的疫情封控状态下,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障碍的同学,无法适应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和生活。他们自身的行为会对其他个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造成负面影响,还会给班级管理和班级团队带来困难。这部分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是学风建设中的“难点”。因此,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需要加强对这部分群体的关注。辅导员可通过新生入学心理测试和谈心谈话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多多关爱这部分学生,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心理辅导,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可以及时转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治疗。

5.3 解决学习困难学生

大学生中学习困难群体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些学生在高等学校学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我院有西藏、新疆少数民族的同学,他们的基础薄弱,跟不上课堂老师的上课节奏,出现挂科的现象。这些学习困难的同学,具备几个特点:适应能力不强、自卑心理严重、心理比较脆弱等等。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找出相应的关键点,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 王丽静. 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 殷峻, 徐恒娟. 新形势下班级建设与学风建设问题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