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怎样提高CT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

张旭

大邑志昌骨科医院 四川成都 611330

近几年来,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科技水平进步的整体背景下,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就影像学技术来说,CT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应用率较高,在多种疾病诊断、病情评估中,CT扫描结果参考价值较高,作用明显,其医学定义为:围绕人体某一部位,借助精确准直的X射线、γ射线、超声波进行探测的过程,典型优势为:成像清晰、所需时间短、无创伤、患者接受度较高;但是,该过程中,误诊、漏诊现象较为普遍,极易延误患者自身病情,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将改善预后、提高诊断准确性、保障身体健康作为目的,对有效干预方式及时采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我院CT影像诊断中存在问题(CT扫描技术不高,CT扫描结果、临床病情未能有效结合,CT扫描设备不合理应用)分析,总结其改进措施(加强培训、保养CT设备、核对患者信息、医患交流、健康宣教、合理运用CT影像学设备、综合性分析),现整理相关内容后做如下阐述。

IMG_256

一、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诊断中存在问题

1.CT扫描技术不高

主要指的是:临床工作过程中,检验科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具体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进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与此同时,对于CT扫描设备,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检查,进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影响诊断准确性,对患者身体健康威胁较大。

2.CT扫描结果、临床病情未能有效结合

临床诊断过程中,CT扫描结果参考价值较高,应用率较高;但是,在扫描结束后,部分医务人员忽视了患者自身病情表现以及身体素质,仅凭个人工作经验、CT扫描结果做出诊断,导致误诊现象,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错误信息,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3.CT扫描设备不合理应用

CT扫描过程中,突发性问题较多,例如:就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仪器问题、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受限等,以上现象均会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导致误诊、漏诊发生,对患者影响较大。

二、如何提高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的临床诊断水平

1.加强培训

检验科领导人员负责,安排不定期学习活动、培训活动,活动期间,围绕内容有:临床常见病信息(诱因、症状、危害性)、影像学扫描时CT技术原理、操作步骤、图像观看技巧,检查结果对患者重要性以及CT设备如何保养、消毒等,该过程中,可邀请检验科专家举办讲座,并在活动结束后增加考核环节,明确标注:成绩过关者可正常上岗,从而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重视程度,有效激发检验科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保障其工作质量,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等不良表现。另外,在工作之余,检验科工作人员还需不断学习,查阅网络文献、资料观看相关CT成像图片,提高自我分析能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与其他优秀检验师交流,学习工作方式,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可主动询问前辈,在前辈指导下较好地学习,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保持虚心态度,从而提高自我能力,避免CT检查过程中出现个人能力不足导致的误诊、漏诊等不良现象。

2.CT扫描设备

对于检验科CT扫描设备,领导人员需安排后勤工作者定期查看,做保养、维修处理,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及时辅助,在保养工作完成后,检查相关数据是否正常,确保仪器正常性,避免扫描过程中出现意外损伤,提高患者检查安全度。

3.核对信息

当前阶段,我国医疗技术较为完善,就诊人数相对较多,极易出现同名、同姓现象,进而导致漏诊发生;因此,在影像学CT扫描前,对于患者身份信息,临床工作人员需及时核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号,确保患者准确性,从而保障CT扫描结果准确度,较好地保障就诊患者治疗安全性、有效性,避免纠纷事件发生。

4.医患交流

CT扫描前,在陌生环境、个人有限认知、其他因素影响下,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焦虑、恐惧、不安情绪,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应激反应,对临床检查措施出现严重抵触心理、排斥行为,导致检查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对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需引起足够重视,与就诊患者积极交流,不断安抚、鼓励就诊患者,检查前,需询问其病情持续时间、疾病症状,并分享本院内成功治疗案例,从而帮助患者重建积极心态,拉近双方距离,消除患者内心陌生感、恐惧感;与此同时,对于疾病知识、CT扫描流程、重要性,工作人员还需为就诊患者及时讲解,在部分理解能力较差、受教育水平较低患者中,可引入一对一模式,并借助电子产品将上述信息直观化呈现,从而帮助患者较好地理解,纠正患者错误观念,提高患者CT检查配合度,保障最终结果准确度。在部分年龄较小患者中,可与家属积极沟通,取得家属理解后,由家属负责为患儿进行适当开导,从而较好地消除患儿内心抵触感,提高CT检查配合度,保障其身体健康。

5.健康宣教

CT扫描,在临床上分为:CT平扫、增强扫描、造影扫描;其中,平扫,指的是普通扫描;增强扫描,指的是:在高压注射器辅助下,经患者静脉,将水溶性有机碘剂注入,而后进行扫描的过程;造影扫描,指的是:对于病变部位,由临床工作人员负责,先做造影,例如:脑池内将碘曲仑注入,而后进行CT扫描的过程;以上技术中,增强扫描、造影扫描相较于常规平扫,效果更为明显,对患者体内微小病灶能够进行清楚显示;但是,需要注入泛影葡胺、碘曲仑,该措施极易诱发患者警惕心理,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需及时解释,告知患者以上步骤重要性,提高患者配合度;在CT扫描结束后,还需指导就诊患者做留观处理,嘱咐患者增加饮用水摄入含量,从而促进体内造影剂尽早排出,在保障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同时对患者身体健康无任何损害。但是,该措施的应用,健康宣教尤为重要,需从患者、家属方面进行干预,增加宣教内容,不断回答患者疑问,并在检查结束后,为其讲解注意事项,从而有效预防医院内纠纷、投诉等不良事件,确保检验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6.合理运用CT影像学设备

CT扫描过程中,对于医院规定的相关流程,检验科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循;且检查室内,还需将患者家属清除,检查过程中,需全程遵循无菌原则;对于疾病类型不同患者,还需辅助患者调整有效体位,从而保证病灶部位显示完整度,提高患者检查有效性,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7.综合性分析

CT扫描结束后,需由检验科工作人员负责,为患者病情给出合理结论;该过程中,对于患者CT扫描图像,检验科工作人员需全面分析,了解其阴影位置、原因,而后与患者积极交流,询问患者现病史、既往病史以及症状持续时间,在综合分析后,给出相关结论,并指导患者就医;对于部分存在模糊状态环节,工作人员可指导患者实施二次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告知患者该措施必要性,并回答患者所有疑问,从而纠正患者错误观念,提高患者检查依从性,较好地保障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度。

总而言之,CT扫描技术不高,CT扫描结果、临床病情未能有效结合,CT扫描设备不合理应用,均为当前阶段我国影像学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医院相关工作人员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外出学习,结合其他医院先进经验、本院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制度,从加强培训、保养CT设备、核对患者信息、医患交流、健康宣教、合理运用CT影像学设备、综合性分析方面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整体能力,较好地保障就诊患者诊断结果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参考,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可缩短其康复进程,提高预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