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究

张单群

430621198507272314

摘要:近些年,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双一流”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明显加大,高校实验室硬件环境明显改善,大型仪器设备建设也得到飞速发展。相对而言,作为实验室主体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却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而影响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力。如何建立并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素质过硬、责任感强、职业幸福感深的队伍成为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探究

引言

随着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高校拥有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高效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成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课题。对大型仪器设备在“论证—购置—使用—报废”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挖掘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潜在需求,进一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1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上层重视不足,职业认同感低

受历史“重理论,轻实践”和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在我国高教史上历来处于弱势地位,在高校工作中长期被视为教辅或配角。领导层重视不足,政策导向存在偏差,自上而下地形成了偏见,实验室经常成为学校安置引进人员的家属、解决各种遗留问题人员的主要场所。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尝试引进高层次人才进实验室,但旧观念并未根除,顶层设计不足,严重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反观欧美、日本和新加坡的许多高校,对实验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激励体系,管理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的人员与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地位无差别,职业认同感强。

1.2 队伍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

据研究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人员学历、职称偏低,年龄偏高。虽然近年来新进实验人员大多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但现行管理体制并未为这些新生力量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培养提升机会少,成果产出困难,职称晋升渠道不畅,因此青年人才流动性大,建设一支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实验队伍困难。许多高校实验系列职称评定存在瓶颈,或虽有尝试设置正高级职称,但晋升条件不符合实验室发展的客观规律,评聘条件不科学,未充分考虑到大型设备服务定位和提升平台使用效益的关键因素,无法合理评价队伍的工作价值而导致实施困难。

1.3缺乏激励机制,管理维护水平低下

大型仪器设备精密化、专业化程度高,其对实验室环境、实验人员素质要求极高,因此要求做到专人专用。虽然许多高校也重视对仪器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才能获得使用资格,但是一般培训都是围绕仪器应用,相应的硬件维护培训也是只有少数的管理维护人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缺乏专职人员,管理维护多由实验技术人员兼任。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至关重要。然而实验技术人员不受重视,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管理维护仪器设备,但这些工作量在现行的绩效、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中体现不足,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与教学、科研人员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益。此外,实验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学历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其水平无法做到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有效的保养维护以提高使用效益,更谈不上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2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全过程管理

2.1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论证、购置阶段的管理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可用于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经费来源也越来越多,比如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高水平引进人才实验室建设启动经费、学科建设发展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等。特别是随着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需求呈现快速增加的情况。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是从“源头”避免出现设备重复购置、不合理购置问题。根据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实施细则》,申请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前,需要进行全校范围的查重,通过后再进行可行性论证。

2.2加强大型仪器设备日常使用管理,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

为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学校实施大型仪器设备线上和线下并行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线下管理要求每次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时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上填写实验项目名称、测试样本数量、实验人数、使用时长、设备运行情况等基本信息。线上管理是应用信息技术推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该平台可查询大型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参数、使用扣费标准、出厂地、存放地、设备图片、设备联系人等基本信息。为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共享机制、开放使用、收费方法、经费管理和评估考核等具体细则,为确实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提供制度保障。其中,收费方法充分考虑设备的折旧率、维修维护费以及人工费等要素进行计算。收取费用按照一定比例由设备所在单位支配使用,并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考核优秀的单位进行奖励。

2.3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服务于校内教学和科研,主要由购置负责人承担使用管理,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不够饱和,甚至有一些大型仪器设备没有承担相关教学和科研任务,造成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不高的情况。

提高教学方面的使用效益:由于同类大型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少,大多数都是单台,无法满足大班式多人同时使用的教学需求。因此首先可以考虑鼓励教师开设以大型仪器设备为基础的课程综合设计题目,满足3~5个学生的课程综合设计需求;其次可以考虑以大型仪器设备承担的科研任务指导一些毕业班学生完成相关毕业论文设计。学校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7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2个,省级实验室3个,省级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提升平台1个。最后,依托先进的实验平台条件和科研仪器设备,学校大力培养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近五年来获省级以上奖励达262项,其中国际级奖36项、国家级奖68项、省部级奖18项、省级奖140项。

2.4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设备管理水平

随着高校持有的大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设备专业性越来越强,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设备管理员队伍来高效管理、妥当维护和正确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成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和使用效益的保障。定期安排设备管理员参加专业的技能培训,实现持证上岗,鼓励设备管理员加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的相关实验,发表科研成果,得以获得相关职称的晋升。另外,可以考虑从设备收费共享的经费中建立设备维修基金、管理人员专项补贴以及开发创新实验项目等方式,激励科研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参与进大型仪器设备相关工作,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影响因素众多,关键取决于设备性价比、设备使用率和设备运行效率3个方面。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科学管理、杜绝闲置浪费,最大程度提高其使用效益,才能更好地助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瑾,徐建斌.完善管理手段提高大型设备管理效益[J].实验室科学,2012,15(1):192-194.

[2]余建潮.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86-290.

[3]崔江慧,刘会玲,刘树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0(10):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