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期间的综合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期间的综合护理方法

高琴

廊坊爱德堡医院外科,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探索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方法,避免突然大出血而导致意外的发生,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综合护理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因脾脏下极缺乏肋弓的保护,加之质地脆弱,血流丰富,外伤后易发生破裂,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1]。腹部闭合性损伤导致的脾破裂进而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当患者确诊为脾破裂或者高度存疑时,应首选手术治疗,这是外科急救的常规原则。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改变了脾破裂一律行脾切除的传统观念,若病例选择得当,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可达80%以上,而且小儿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成人[2]。非手术治疗期间需要对生命体征、意识、血运循环进行有针对性的密切观察,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期间需要良好的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和生活护理指导,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1全面而准确的病情评估可以避免延误治疗。

患者入院后及时协助医生迅速准确进行病情评估,尽量减少搬动,不必要的检查暂缓进行。林巧泾[7]等研究结果提出评估病情需要先排除有无神经系统的损伤,再确定有无内脏损伤。如果需要进行检查,一定要以不耽误患者的救治为原则。CT检查快速、效率高,一般以CT检查优先,高度怀疑脾破裂者应做腹部增强CT。明确受伤情况及脾脏周围血管的损伤情况。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治疗的护理配合

2.1体位:患者绝对卧床,使用防褥疮垫,避免出现压伤。采取平卧或中凹体位,留置尿管,大小便必须在床上完成,减轻腹部张力,避免用力引起脾周围血管破裂而出血。便秘者可以使用通便药物协助排便,避免用力动作发生。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抬高下肢并定期为其按摩,踝泵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动态监测:持续监测心电、脉搏、呼吸、氧饱和度。监测血压,1次/15min,平稳后1次/h。血压在90/60 mmHg以上。血压下降、呼吸加速、脉搏加快、尿量减少、神志淡漠,血常规检查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5]。

2.3注意患者意识、精神状态及黏膜和皮肤的色泽及温、湿度的改变。休克早期一般血压变化不大,但是患者会出现表情淡漠、肢端湿冷,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以及肢体的温湿度,不要被血压值迷惑。48h后若患者病情稳定,遵医嘱可每隔3 h监测一次。72h内应酌情实施床旁彩超检查,警惕延迟出血的可能。

2.4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颜色及胃管引出液的量与性状,记录24h出入量。尿量可以反映组织的灌注水平,由于体内失血,胃粘膜可能会由于应急而出现溃疡出血,所以要特别的关注尿量和胃液颜色。

2.5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一般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由于脾脏血管丰富,如果出现破裂而出血,比较凶猛,失血性过多会导致血管塌陷,静脉穿刺困难,所以需要提前准备静脉通路。补液时要注意坚持先晶后胶原则快速液体,维持血压处于正常状态。

2.6提前抽取血液标本,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备血,做好必要时急诊手术的准备。如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率增快、腹痛加重或范围扩大、腹膜刺激症加重、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下降,可能是继续出血或延迟性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和手术的准备。

3做好心理护理:

3.1脾破裂患者因发病突然,疼痛感强,缺乏必要心理准备,加之对恢复情况过度担忧,均易导致急躁、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其治疗、护理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3.2护理人员在做好抢救治疗的同时,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特点,告知基本病情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多采用安慰性语言,并重点讲明非手术治疗的优点及成功的范例,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解除其心理负担[4],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耐心讲解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以及成功治愈病例,对患者进行正确引导,进而最大程度的消除患者的顾虑,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进而能够更加主动的进行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

4做好出院健康教育,巩固治疗效果。叮嘱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

不要劳累,不要大强度运动,并且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腹部用力的动作,避免腹部再次受外力冲撞。保持合理的饮食,多吃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期复查超声、CT等,通过影像学监测脾脏的病理状态。

总结:对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抢救应遵循迅速和合理判断伤情并选择科学治疗手段等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保留脾脏的概率[3]。脏破裂一般是因为直接或者问接的外伤性因素所致,同时由于其解剖位置和周围器官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促进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常见病症。目前,对外伤性脾破裂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然而随着对其不断的研究发现,明确意识到脾脏属于人体的外部周围免疫器官,可以加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和监护条件良的情况之下,对患者采取保脾非手术治疗方法是可行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脾脏功能重要性的认识,熟悉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在监护条件齐全的前提下,对生命体征平稳的Ⅰ~Ⅱ级脾脏破裂患者,可首选非手术治疗。其间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观察和监测结果,并及时将结果报告医生,配合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时机[6]。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护患间沟通,缓解其不良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及恢复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通过全面的综合护理手段为提高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和避免延误手术时机奠定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23.

[2]吴孟超,吴再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331.

[3]何杰,潘忠良.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19例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22(2):127-128.

[4]许志扬.外伤性脾破裂19例非手术治疗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1):1360-1361.

[5]张定洁,阮奕满,何幼媛.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1):998.

[6]刘芸,张海生.脾破裂伤86例诊治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2):88-90.

[7]林巧泾,李桂香,吴李香,常贵建.50例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24(04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