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信息化下运营管理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国企信息化下运营管理模式探究

聂聪颖 ,赵曼迪 ,李文轩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4000

摘要:伴随近年来的发展,我国经济从最初注重增长速度,逐步转向注重高质量发展,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国有企业要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要积极承担相应责任,解决自身发展中管理流程方面存在问题,促进信息化建设,对有关机制体制开展创新,建立流程管理平台,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企;信息化;运营管理

引言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人民对享受高质量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保障城市运营功能的国有企业,在自身的运营管理上应该不断突破创新,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化管理,搭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整体运营管理平台。这样既满足城市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也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开创性和可持续性。

1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on)主要是将生产流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客户交互等数字化。公司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流程创造新的信息资源,向各级人员提供各种动态业务中所有信息的知识和观察,以便作出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组合的决策,简化资源分配在中国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所有这些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建设非常重要。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要求企业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建设现代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作为信息建设的一部分,国有企业必须能够提高对信息的认识,充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信息工作人员的身份,以确保国有企业能够积极配合有关工作,不断改进设施 并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内所有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促进企业正确的科学决策。

2企业运营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创新驱动力不强,没有科学、持续的战略规划

创新可以引导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动力,有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前提。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企业管理者缺乏对信息化的深入了解,没有明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清楚平台信息化建设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突破,认为通常是因为某种特定需要才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如供应商的要求等,比较注重眼前问题的解决,而没有立足于企业长远角度考虑问题。造成信息化平台建设没有上升到战略管理中,没有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导致投入不多,建设力度不足,系统比较分散,缺乏相应的人才基础,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平台建设不够完善。有些企业解决了目前的问题,就不重视开展后续的信息化建设及维护,这将导致平台信息化建设失去应有的作用。针对企业发展来看,怎样利用人才的优势,将其当作创新资源的支撑及引导人员,借助有效的“外部刺激”,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形成工作的动力,这是现阶段企业发展中应当重视的问题。由此,为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应构建完善的“动力系统”,借助该系统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给予其更大的发展动力。

2.2组织框架比较复杂,存在职能不明的问题

不管什么样的企业,若是缺少信息和制度优势,都将导致企业萎缩。因为历史和制度的原因,不少企业组织框架比较松散及复杂。一些企业部门重叠,在部门职能及流程方面的划分不清楚,信息不明,职责不清晰,产生“臃肿虚胖”问题,导致管理低效、混乱,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企业创造力下降,没有相应的转型动力,不能较好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想要提升企业的活力,构建科学的职能管理体系,应采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方式,这一点非常关。

3国有企业从信息化视角梳理运营管理模式

3.1面向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当前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推进国有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根据国有企业内各部门的职能进行调整至关重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更加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各部门重视信息化工作重要作用的能力。积极运用国有企业内部设置的相关制度,提高企业内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企业运营管理工作中,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企业的长期发展取决于企业人才的力量,因此,在当前的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引导企业内部人员学习更先进的信息化知识和技术。为了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管理企业内部系统,各部门工作人员必须熟练地运用系统,以便有效地提高当前所有工作人员的能力。

3.2制定覆盖企业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平台

基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和企业都应结合国家及社会实际需要,积极履行他们承担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应的作用。一些大型企业的职能管理思路是:借助信息化措施,促进企业服务模式的创新,运用多维度职能结合、多流程融合及多角度分析的方式方法,促进数字化全程管控平台建设,借助平台对全集团相关部门的岗责体系开展全面梳理,对有关方面开展优化,删减重复部分,以构建科学的职能体系,实现职责及任务清晰,促进流程的完善,增加运营管理效率;结合该职责体系,立足实际工作,对工作内容及流程等开展重新梳理,强调相关内容及工作落实,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增加工作效率,达到易追溯,从而对所有工作内容开展全方位管理及控制;借助该平台,对实际工作中的权力分工开展有效分析,构建全面的权力清单,然后将其和目前的所有业务系统开展对接,以促进工作、成果和时间节点的有效监控,构建规范的工作评估、考核和监督制度,实现智能化及实时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依托面向服务(SOA)架构技术,对实际工作中形成的数据开展采集,然后开展实时汇总,再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工作流程和职责开展有效分析,促进权责和实际工作的统一,进而达到科学的决策与实施。

3.3重视企业文化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服务能满足企业各级管理者对企业战略规划、投资战略、经营关系以及企业财务情报分析等方面的需求,是一套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企业在长期开展管理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探索创造新的企业精神和生产管理形态。企业生产管理由3个基本物质要素共同构成,即:处于企业表面层的各种企业管理,如企业内的厂容、厂貌等;中间基本层次的企业规章制度管理文化,如各种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和各种企业工作纪律等;处于企业核心价值最基层的各种精神文化,如企业职工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职工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的优良传统等。在信息时代,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进行。首先,企业要积极建设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定期组织各类优秀专业人才的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突出人尽其才。其次,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加大资金投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促进企业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促进企业科学合理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在中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引进,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构建企业内部系统,通过效用完成企业的一切任务 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各部门迅速共享和传递信息,从而加强企业管理,使企业运营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提升企业运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祖安.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3):174-176.

[2]夏虹,孙佳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5(13):102-104.

[3]郭雅丽.国企信息化下运营管理模式探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9(07):56-58.

[4]曾艳.探索国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构建路径[J].兰台内外,2018(13):9-10.

[5]瞿慧.国企改革与信息化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18(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