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化学剥脱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果酸化学剥脱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春鲜

云南省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文山州皮肤病专科医院)(云南 文山)663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面部痤疮患者采取果酸公学剥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6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80例,以盲分法分组,接受强脉冲光治疗的为参照组(n=40),接受强脉冲光+果酸治疗的为观察组(n=40),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症状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ne-Qol评分高于参照组,炎性皮损评分以及V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参照组患者好(治疗有效率97.50%vs77.50%)(P<0.05)。论:对痤疮患者在治疗时,应用强脉冲光的同时增加使用果酸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果酸;面部痤疮;临床效果

面部痤疮给患者造成较大困扰,此症是一种炎性皮肤疾病,对于此症的治疗,临床上经常会利用强脉冲光(IPL)进行治疗,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可刺激生成氧自由基并杀灭细菌,还可缓解炎症、改善皮肤弹性。果酸是一种有机酸,能够有效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并可抑制细菌滋生,是换肤治疗时的常用药[1]。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观察果酸在治疗面部痤疮方面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2022年6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以盲分法分组,40例患者为参照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参照组患者年龄18-29岁,平均(23.54±2.26)岁,男10例,女30例,病程0.5-5年,平均(2.75±0.21)年;观察组患者年龄18-30岁,平均(23.61±2.29)岁,男12例,女28例,病程0.5-5.5年,平均(2.82±0.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②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观察组排除果酸过每者;②接受过IPL或是水杨酸治疗的患者。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仅接受强脉冲光治疗,治疗前清洁面部并涂抹冷凝胶,戴好眼罩后选择适合患者的滤光片进行治疗,治疗时将治疗头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脉冲设置为2,延迟设置为40ms,以使能量密度在16-22J/cm2,治疗后需要外敷保温面膜,并进行冷喷,持续时间15-20min,每4周治疗1次,共计治疗6次。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果酸,果酸治疗时的初始使用浓度为20%甘醇酸,PH值为1.6,治疗前清洁面部并在非痤疮部位抹涂保护堆,在痤疮处涂抹果酸,敷2-6min,患者面部出现红斑症状时使用中和液进行中和,治疗结束后同样使用保湿面敷和冷喷。后可根据患者皮肤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果酸浓度。治疗6次,治疗期间注意防晒。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相关症状评分对比。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利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问题(Acne-Qol)量表、炎性皮损评分量表、温哥华疤痕量表(VSS)进行评价,Acne-Qol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后两项量表评分越低代表治疗效果越好。

1.3.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痤疮后红斑完全消失,或是消退程度超过85%为痊愈,消退程度超过55%未到85%为显效;消退程度超过35%未到55%为好转,不足35%为无效。治疗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治疗有效率用n(%)描述,相关症状评分用(±s)描述,经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Acne-Qol评分、炎性皮损评分以及VS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ne-Qol评分比参照组患者高,其余两项量表评分均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相关症状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Acne-Qol

炎性皮损评分

VS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40

65.96±6.33

83.18±5.49

10.59±2.46

4.52±0.68

5.49±0.44

3.13±0.35

观察组

40

65.51±6.25

93.64±3.27

10.67±2.25

2.34±0.45

5.56±0.37

2.24±0.28

t

0.319

10.352

0.151

16.908

0.770

12.588

P

0.749

<0.001

0.879

<0.001

0.443

<0.001

注:△为本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对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治疗有总率

参照组

40

16(40.00)

15(37.50)

5(12.50)

4(10.00)

31(77.50)

观察组

40

22(55.00)

17(42.50)

1(2.50)

0(0.00)

39(97.50)

χ2

5.600

P

0.017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IPL和果酸治疗以后其面部痤疮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IPL。面部化学剥脱治疗是当代医美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修复晒伤以及老化的皮肤、治疗各种皮肤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化学剥脱的宗旨是利用可控的方式将受损皮肤去除以改善皮肤的质地[2]。果酸焕肤即是化学剥脱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酸,不仅具有抗炎效果,还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抑制作用[2]

综上可见,果酸化学剥脱治疗面部痤疮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暕,周博洋,禚风麟,等. 果酸化学剥脱治疗面部痤疮患者的效果[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1,27(4):260-263.

[2]王霞.果酸换肤治疗中重度痤疮对疗效、皮肤美容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2):3943-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