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用水水质检测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关于饮用水水质检测问题研究

曾晓纯

汕头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 广东汕头 515000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为了保障人民日常生活饮水的质量,需要对饮用水进行检测,保障安全供水。平时我们使用的自来水,称为“饮用水”,指的是供水单位对水源进行一定处理,达到国家相关规范后,供人们使用的。从取水、净水到配水,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水质检测,根据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保护水质。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检测;问题

引言:在居民进行日常用水的过程中,进行水质检测是关键环节。该环节能够对居民日常用水的安全性提供良好的保障。进行饮用水的水质检测,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根据相关分析我们发现,能够对饮用水水质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若是生活饮用水的质量出现问题,必然会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在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生活饮用水在物理、化学、重金属、微生物等方面有着明确的检测指标,只有符合指标的生活饮用水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生活饮用水中,存在一些能够在高温下就能消灭的微生物,也存在高温不能消除的重金属,人若是长期饮用重金属超标的水,会引起中毒的现象,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另外,由于人们对于饮用水的安全问题缺乏关注,在平时的饮水中常存在水质检测不达标的现象,再加上当前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若是不严格进行把控,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用水安全。而水质检测工作正是针对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细菌等进行检测,确保人们的饮水安全。因此,有关部门就要强化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为人们排除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隐患。

二、水质检验技术研究阶段

1、第一阶段。我国早在建国之初就已经着手开始水质检验技术研究,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取得一些成果。对进水池也做了改进,注入了气水反冲技术,确保臭氧化工艺全面投入使用。对检测水质的浑浊度有重大帮助,于是市场上出现很多检测设备。

2、第二阶段。水质检验技术通过30多年的研究,逐渐取得一些成果,之后的十年使水质检验技术取得质的飞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多年的实践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开始变得越来越完美,在一定程度上此项技术可以极大地对三氯甲烷的紫外消光值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另外,这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的一些数值,并且把原水由阳性转变成阴性。

其次,我国的水质检验技术成功地引进遗传毒理学。这是我国首次把气体融合到水质量的检测中,使水质检验技术取得飞速进步。如果在自来水里面出现不完全氧化现象,那么就会造成突变率增高的结果。若对此实验作具体分析,此技术就能逐步得到完善。

最后,我国采用的塔式生物滤池,将会减少水里杂物,特别是对应于氯气等物质的消除。

3、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一直到今天,是我国水质检验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质检验技术得到特别的关注,这项技术不但划到重点研究区域,还专门成立很多监测站,且在监测站内引进许多具有国际标准的新仪器。不管是检测站的成,还是新仪器的引进,都表明我国在水质检验技术方面取得飞速发展。

三、饮用水水质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1、检测水质机构分布不均。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更优越,而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更高。与其他经济落后地区相比,我国开展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难度较大。由于经济落后,科技跟不上专业队伍的步伐,很难发现水中隐藏的有害物质。而且即使检测机构检测到饮用水中有一些有害物质,也很难找到水源进行调查,这将中断检测工作。

2、对于饮用水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无法达到平衡。首先,大部分的饮用水是由工厂生产的,所以当工厂生产饮用水时,他们会经历很多过程。比如收集水资源,然后对淡水资源进行过滤、净化,从而进行包装,发布到饮用水使用场所,然后使用。但就我国生产饮用水的工厂而言,饮用水水质监测的机械设备仅在关键环节进行,其他环节往往被忽视。但事实上,饮用水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需要建立检测机构。特别是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附近居民普遍使用直接地下水,但现在地下水水质难以与以前相比,因此对饮用水机构的检测需要特别重视。毕竟,这样的水资源很可能损害居民的健康,及时发现可以减少对有害水资源的滥用。

3、水质监测缺少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中国虽然有较多的人才,但是对于饮用水的研究人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环境相对较差、地处偏僻的地方,水质检测人员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地处环境较差的地方,生活的人也较少,那么出现的专业性人员也相应地有所减少,国家对于城市人口较多的地方积极扩展人才,希望能够更多地培养饮用水检测专业人员,但是之前就提到过,现在饮用水的检测机构已经十分不平衡,如果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从不断地从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出现,则加剧了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慢慢地这种不平衡越来越突出,导致环境较差的地方和经济发达的地方出现两极分化,这样并不利于中国的整体发展。

四、完善饮用水质量检测的方法

1、完善相关的饮用水质量检测管理措施。完善相关饮用水水质检测管理制度是保证检测质量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完善和优化检测程序,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作用,始终坚持精细化的工作理念,对检测环境、检测设备和饮用水检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和监督。由于检测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如人为误差、系统误差、环境误差等,为了快速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好检测中的样品申请、平行样品检测和留样二次测定的质量控制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迅速纠正错误,以防止更大的错误和损失。

2、做好检测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并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遵循原始检测记录数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能够复现检测的整体过程,有效增强检测人员的责任观念,严格的根据检测质量管理规定进行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程。与此同时,强化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好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能找到原因和对应的责任人,并对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完善和改进。

3、增强检测团队的专业技术程度。增强检测人员和团队的专业技术程度需要人们将检测关键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安排核心技术人员来担任重要岗位,并且将新员工交由老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有效降低风险率,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故。

4、加强水质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目前为止,人们对于水质的检测,基本上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只是为水质检测的实验提供理论支持,不能完全按照理论进行概括。尤其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水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国家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也应该进行相关的改革,保证跟上社会的脚步。但是由于水质监测的设备资金较多,有一些单位或者企业资金较少,支持力度不够,所以运用的水质监测的方法都是传统的水质检测的方法,现在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状态。国家可以配备专业的学习人才,去国外进行留学,学习外国对于水质监测的理论以及技术支持,取长补短,为中国的理论基础添加新的想法,为水质检测行业注入新的技术理念。

结束语:总之,水资源是人们生活过程中的一个必要资源,任何一个人离开了水都很难维持生命。要想更好地提升饮用水的质量,就必须在水检测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水源进行检测,通过各种积极性的防御措施有效地提升饮用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莹玲,吴航航,陈树广.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转型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要点[J].食品安全导刊,2022(12):40-44.

[2]黎燕.新时期饮用水水质检测现状及对策[J].科学与财富,2020(19):129.

[3]方旭.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检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4234-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