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颜燕

岳普湖县委党校  

摘要:本文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成就进行总结并梳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今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建议,达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各族人民心中目的。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薄弱环节;着力铸牢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将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团结各民族力量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新疆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实践及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实践

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这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努力促进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态度鲜明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团结稳疆被摆在重要位置。从战略审视和谋划、总目标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是党中央治疆方略重大战略、原则的最新概述,是未来新疆发展实践层面的基本遵循。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新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贯穿党的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在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逢年过节干部职工与结亲户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日常入户走访中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的各族干部群众在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新疆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充分利用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设施、农民夜校等,创新农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活动,提高农村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现在,新疆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自愿外出务工挣钱的多了。群众辨识能力明显增强,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逐步加深,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渐成共识,现代文明生活习惯逐步养成,少数民族群众会讲普通话的多了,老百姓不同民族的亲戚朋友多了。

(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新疆民族工作具体实践,已取得很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就会引发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感较低;一些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悟不够深入,主动维护的意识仍有欠缺。在推进民族工作中面对的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想不出、悟不出更多、更管用的办法,提不出更好、更有效的建议。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复杂多样,一些群众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敌,构成冲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隐患;有的人将中华文化简化为传统文化,甚至就是儒家文化,不自觉将汉族传统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将少数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淡化或忽略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兼容并蓄性,割裂了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联系,实际上虚化了中华文化;等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这些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二、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各族人民心中

(一)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坚持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组织专家、学者、理论研究者撰写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文章,持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要做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好好研究新疆历史,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从而也更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二是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疆四史教育馆等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抓好干部、群众、学生参观学习,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了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发展脉络,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更加鲜活、更加具有说服力的阐释。

(二)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青少年教育、干部教育、党员教育、社会教育和国民教育体系,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校阵地办好专题培训班,用好《简明新疆地方史》《中国新疆历史印记》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宣传材料和专题片,强化思想武装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领悟,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原则和工作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加强文化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四史等内容融入各级各类文化活动的全过程。

(三)突出抓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让孩子们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爱国情怀。利用好新疆四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落实好《简明新疆地方史》、《可爱的中国》等教育教学内容,开设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等课程,引导各族学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提高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质量,营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良好氛围。常态化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持续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混班混宿。深化与援疆省市学校结对共建、师生书信等联谊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

(四)积极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综合考虑各民族分布、居住、学习、就业等因素,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要制定和实施好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托园区企业、农业产业园、卫星工厂、农业合作社等载体促进嵌入式发展,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五)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我们的各族干部群众在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讲好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营造良好民族团结创建氛围。打造一批民族团结的小游园、长廊、主题公园等,让各族群众在游览观光的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疆和内地省份的交往,走动来往中巩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目标。

(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馆等红色资源,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德治之教育、启发、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梳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政教育,将社会发展的要求内化为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推动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化,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依托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和五一、国庆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开展各类反映时代风貌、接地气的歌舞表演团队文化艺术活动,将戏曲、社火、快板等中华传统艺术形式与麦西莱甫、萨帕依等本地民族艺术践行充分融合编排,通过互学互鉴实现进行传统艺术精品的展示,让各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互融。

(七)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在保稳定、谋发展、促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深入调查研究,立足实际、找准不足、落实举措、跟踪问效,切实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参考文献: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边疆地区的实践与探索》,罗禄宝,2022年6月《文化科学》;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及路径》,张凡,新疆石河子大学